第二百二十一章 星際航行的構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空電梯,是人類想象的遙遠夢想。
但它對於群星而言,只是五年計劃之中的一項。
在人類文明邁向星際時代的路上,有不少技術都屬於設想中星際航行的前置科技。
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曲速引擎、護盾技術、大功率能量武器等等。
因為技術路線和前期投入力度的差異,或許在科技樹的側重上有所側重,但大體上相差無幾。
所以完成對流浪地球世界的接收工作後,沈森對群星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了總體要求。
在群星現有基礎上,完善改革現代化制度,摸索發展星際航行前置科技。
以沈森的最高指示為核心,四個世界上千個部門十幾萬人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嚴謹科學的討論分析,最後制定了群星帝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發展目標。
第一:以現有太空艦隊為基礎,對艦隊數量,艦隊質量、艦隊武裝、艦隊編制進行升級擴編。
第二:對廢土世界的星球護盾系統“風神雨神”進行初次修復。
第三:進行太空電梯建造,構建基礎的星際物流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三個計劃是層層遞進三位一體的,它們都是為了打造星系防禦圈,抵禦外部入侵者。
目前群星把打造大噸位長續航作戰平臺作為終極目標,把有待開發的技術分為關鍵技術和輔助技術。
分清主次後,有限資源集中於技術瓶頸,逐級向技術頂峰攀登。
輔助技術包括迴圈生態系統、深海狀態、人體冷凍、高能發動機、電磁發射器等。
輔助技術與關鍵技術一樣不可或缺,只是它們長期處於技術舞臺的聚光燈之外,不那麼引人注意。
以飛船迴圈生態系統為例,如果沒有自給自足的迴圈能力,人類根本不可能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擴充套件疆界,成為真正的太空文明。
其中,關鍵技術就是核聚變發動機和太空電梯。
流浪地球世界,那裡的科學家根據各學科現有發展情況確定了他們太空艦隊現階段的指標引數,推測人類未來可能達到的各種技術層次。
據此,地球太空軍規劃出萬噸級太空戰艦的六個技術層次,包括最高速度、作戰半徑,以及生態迴圈能力三個評價指標。
起步階段,每秒一千六百公里每秒,要求作戰半徑可以達到海王星軌道內,生態迴圈能力基本幾近於無。
低技術層次,每秒八千八百公里每秒,要求作戰半徑處於柯依伯帶以外,生態迴圈能力實現部分迴圈。
《控衛在此》
中技術層次,達到每秒一萬六千公里每秒,約光速百分之五,作戰半徑達到奧爾特星雲附近,生態實現短期完全迴圈。
高技術層次,達到每秒六萬四千公里每秒,大概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作戰半徑穿越奧爾特星雲,影響其他恆星系,可以實現長期完全迴圈。
發達技術層次,基本接近光速,即每秒二十九萬公里每秒,作戰半徑控制多個恆星系,實現行星級生態迴圈。
最高技術層次,超越光速,作戰半徑影響整個銀河系,實現完美生態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