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建設在地面上一臺臺巨大的行星發動機,好比是新世界的身份證一樣,看到它沈森就知道自己的猜測八九不離十。

不管是流浪地球還是電影,沈森都有所瞭解。

如果說好萊塢大片中世界末日中的想要凸顯的是主角個人的英雄主義,那麼流浪地球的核心概念則是表現家園情懷和大夏自古以來人勝定天,同舟共濟的抗爭精神。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故事大約開啟於那個宇宙的三個多世紀前。

某日,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自己世界的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於是他們發射了上萬個探測器穿過太陽,最終建立了關於恆星完整精確的數學模型。

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太陽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會將地球包裹在太陽內部執行!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他們星球已被汽化了。

太陽的災變將炸燬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並使所有類木行星完全改變形態和軌道。

自第一次氦閃後,隨著重元素在太陽中心的反覆聚集,太陽氦閃將在一段時間反覆發生,其長度可能相當於上千個人類歷史。

所以,流浪地球世界的人類在以後的太陽系中已無法生存下去,惟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

流浪地球世界裡,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執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可謂是一場波瀾壯闊,富有浪漫主義的史詩級大逃亡。

逃向外太空,關於此項決定人們已達成共識,爭論的焦點在移民方式上。

如何逃跑,科學家分兩派。

一派主張帶地球去流浪,一派主張在其他星球上建造小型基地。

為什麼最終選擇地球派呢?

一個字,大!

大,就代表了穩定,各種宇宙粒子流隕石群根本撼不動地球,最多是讓地球表面多點坑窪。

巨量的氣體外殼在跑路的前面一段時間可能會被逃走很多,但沒事兒,隨著太陽越來越遠,剩餘的氣體會變成液體、固體落向地表。

地殼是相對堅實的庇護所,可以庇護大多數人類躲在裡面。核心是奔流不息由自帶的裂變同位素供能的液態金屬,幾千年內沒有冷卻的跡象。

它產生足以抵禦本星區大部分宇宙輻射的巨型磁場,甚至還能自己產生能量幫助愚蠢的碳基生物維持地表之下的溫度。

巨大的引力不僅讓生物能夠以他們習慣的姿勢勞動行走,還能讓各個部件安分地待在彼此。

無防盜

大,就代表了能帶的東西多,吃喝玩樂樣樣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