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著石碑中不斷湧現出的符文,紀源的心境頓時如同掀起了驚濤駭浪一般,哪怕是運轉妙源衍神真法,也依舊難以完全平復下來。

傳聞在遙遠的大渝王朝京都之中,便有一名擅長水煉之術的丹道大師,被朝廷奉為百草院客卿,更是授予了五品的官職,乃是各方勢力的座上賓。

而這位丹道大師所得到的水煉之術,據傳盡是一部殘篇而已,真正的核心法門早就遺失在了漫長的歲月當中。

僅靠一篇殘缺的水煉之術,便可在大渝王朝的京都中,獲得如此顯赫的身份地位,如此便可見此術有多麼的珍貴了。

更不用說紀源除了是一名丹師外,本身更是天生親近水屬、擅長水法,又豈能對此不動心?

此刻他毫不猶豫的盤膝坐下,甚至還取出了一張蒲團,以及一筒清香出來,皆是在獲得妙源衍神真法之地,所得到的能靜心凝神輔助參悟之物。

在做好相應的準備之後,紀源當即便一手捧著大道簡章,開始逐步參悟石碑上浮現而出的無窮符文。

只是隨著不斷的參悟,他很快便發現了一個問題,石碑中的符文不僅僅侷限於丹道,還包含了許多不同的道則。

這也導致了他手中的大道簡章,所呈現出的道則多達七八條,數十張書頁來回反動,一股道韻頓時瀰漫而出,籠罩了五六丈左右的範圍。

「水煉成丹之法、覆海三十六劍、七十二水法詳解、江水神道……」

紀源雙目精光閃爍,口中喃喃自語著。

在此之前,他也未能想到一塊石碑中,包括水煉成丹之法在內,竟然蘊含了一共十二種法門,既有劍法也有道法,甚至還有一篇講述如何褪去血肉之身,凝聚江河金身成神的法訣!

十二種法門品階未知,雖然比不上妙源衍神真法,或是九元重水經,但其中幾篇想來也不會相差太多。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十二種法門盡皆歸於水屬,儘管各自的種類不同,可彼此間卻能產生聯絡,若將其全部參悟透徹,必然可以將一名修士的水法推升到極高的境地。

而在將十二種法門的名稱盡數解析,石碑中湧現而出的符文頓時一變,竟是形成了一篇名為「化血凝真法」的總綱與開篇。

見其半天沒有動靜,似是不參悟透徹便無法更換,紀源便也只能在心中輕嘆一口氣,隨即開始藉由大道簡章細細參悟起來。

這一片「化血凝真法」倒是並不玄奧,相反其心法總綱十分通俗易懂,幾乎沒有花費什麼心思,便足以是參悟的七七八八。

縱然是想要將其徹底吃透,應當也無需太多的時間。

而在參悟之後,紀源便發現這看似簡單,並未有太多玄妙的法門,對於任何修士而言都算得上是無比的使用。

其核心要義,便是如其名稱一般,能夠化去體內淤積的氣血,將其散至全身的血肉中,是一種治療傷體的特殊法門。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因傷而造成的淤血,還會成為滋養肉身的養料,使得自身體魄變得更加強橫。

甚至就連淤血內,所蘊含的外來力量,如敵手打入的法力等等,都將會成為養料的一部分。

不過受限於功法的品階,哪怕修煉到了極高深的地步,也只能煉化高出自身一個小境界的傷勢,並且一旦突破到三境之後,便會失去了絕大部分的作用。

可不管怎麼說,對二境的修士來講還是極為的實用,只要沒有當場被人擊殺,便可以越戰越強,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體魄。

然而在一篇「化血凝真法」的總綱與開篇,被紀源盡數參悟完全之後,石碑中忽然便湧現出新的符文,構建成了一句話。

「修士與靈獸是否應

當平等相處?」

他照著符文低聲念道,心中無端升起一陣熟悉之感。

同時其亦是有些疑惑,不明白參悟法門到了最後,為何會出現這麼一道問題。

只不過雖然心有諸多猜測,但鑑於自己身處的環境,他也不得不認真對待,當即便沉下心細細思索起來。

只是不管他如何思忖,卻也是在想不到這道問題,究竟是有何深意所在?

修士與靈獸的關係,自古以來便幾經多次更換,在久遠的時代,靈獸是庇護者,是凡人和修士供奉的神祇以及圖騰。

隨著人族日漸強大起來,雙方逐漸變成了平等的關係,相互簽訂契約、立下大道誓言,從此同生共死、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