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他們終於到了河南。

楊過就算是前世也沒有去過河南的少林寺,這次一定要彌補前世的遺憾。

只是一路的景象讓人心情沉重,只見一路上要往難逃的災民。

河南旱災早在今年春就已經開始。

從當年夏季直至秋季,不斷蔓延,直至全面爆發。

災區不僅涉及河南中,南,東部。還擴充套件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這也對災區的逃荒造成重大影響。

作為災情“震中”的河南最為嚴重,全省幾十個縣幾乎無縣不災。

沿途皆見暴骨累累,或埋葬過淺,臭氣外揚。

那些飢餓的災民有的已經在賣兒賣女了。

楊過看著這天氣烈陽高照,估計乾旱還要持續幾個月。

程英看到他們也是於心不忍。

現在這個年代戰事不斷,災害不斷,各種盜匪不絕,百姓的生活用水深火熱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這些災民衣衫襤褸,身材單薄,有的瘦得皮包骨了。

孩子餓得嗷嗷大哭,災民的眼神充滿絕望和無助。

“相公他們實在太可憐了,我們幫幫他們吧。”

“嗯,我正想著怎麼幫。”

現在要做的就是聯絡官府一起施救,可是現在朝廷在南方,北方大部分地方都被蒙古韃子佔領,而蒙古韃子是不會管大宋百姓的死活的。

所以這個事情只能楊過自己組織了。

楊過想到以工代賑這個辦法。

楊過現在是有錢,他有上百萬兩銀子,如果全部拿出來還是不夠,所以這個方法是最適合的。

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荒年以工代賑的措施,在歷史上許多朝代都傳用過,根據文字記載,最早始於春秋齊國齊景公執政時期,為齊國大夫晏嬰實施。

齊景公時,天下發生饑荒,大夫晏嬰諫言發侖粟賑濟,但景公沒有同意,當時景公正計劃建築一個“路寢之臺”(古代君王處理政務要事的宮室稱為路寢。

晏嬰便假手築臺之名,行賑災之實。他命令下屬官吏以高酬僱傭災民,並加長道路,有意寬緩竣工日期,把路寢築得高大宏偉,經過三年時間,既建成了路寢之臺,也使災民得到生息。

而現在以工代賑的辦法卻是難以實行。

首先沒有一個有用的工程專案,如果要創造灌既系統,沒有官府的組織和排程是根本做不成的。

災民來自四面八方讓他們回各自生活的地方重新開墾田地,這個過程太浪費時間了,而且效果不好。

災民那麼多很難有效組織起來,而楊過又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在災民身上。

所以最直接最粗爆的辦法就是直接發錢。

楊過想拿出二十萬兩出來救濟災民。

這次血洗血刀門一共獲得三十萬兩,拿出二十萬兩出來也算厚道。

楊過可以買些粗製的大米,如果把粗製大米換成牲畜吃的米糠會換來更多,到時候可以救助更多的災民。

可是這樣一來災民就會說他不把他們當人,只把他們當畜生,所以還是直接發錢。

楊過僱傭一群災民開始散播江湖大俠酒劍仙要發錢救助災民了,先來先得,錢發完為止。

訊息的傳播猶如瘟疫一般迅速,楊過已經來到一處錢莊兌換二十萬兩等值的銅錢。

現在裝有銅錢的竹簍滿滿堆積一屋。

楊過和他四個夫人保護著這些錢安保級別sss。

第二天楊過就開始監督發錢,每一個人可以領五百枚銅錢。

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