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宋君臣(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極殿上,道君皇帝趙佶身穿金龍袍,頭頂九龍冕,丰姿神俊,頗有人君氣度。
他高坐龍椅之上,俯瞰下方的文武百官,只見他們垂手而立,莊嚴肅穆。
淨鞭三響,然後太監尖銳的公鴨嗓子尖銳叫起來:
“有事奏本,無事退朝——”
安靜了片刻,道君皇帝以為沒有事了,心裡一陣輕鬆,想著早點退朝,去找李師師談人生。
“臣有本啟奏!”
趙佶和滿朝文武的目光都看過去,只見一位大臣出列,手持玉笏,微微躬身。
此人正是龍圖閣直學士、秘書丞趙良嗣!
趙良嗣原名馬植,乃是遼國的世家大族,官至光祿卿。政和元年,也就是十一年前,童貫出使遼國時,他與童貫勾搭上了,獻上了聯金滅遼之計,後跟隨童貫歸宋,被推薦給道君皇帝趙佶。
趙佶是個志大才疏的文藝青年,一聽說可以收復燕雲十六州,立即來了興趣。
這可是自大周以來,歷代中原皇帝的夢想啊!
太宗皇帝親征,在高粱河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神宗皇帝許下了“收復燕雲者封王”的諾言!
百年夢想,就在趙佶面前有了實現的可能,他怎麼可能不感興趣呢?
於是賜了國姓,一路飛速提拔,趙良嗣也成了大宋朝廷“聯金滅遼專案”的專家。
“趙愛卿有何事啟奏?”趙佶的聲音圓潤如珠,溫和清悅。
“樞密使童貫帶兵圍剿東平府祝家莊,凱旋而歸,明日將抵達京師,臣認為文武百官應該出城相迎!”
他是童貫帶回大宋的,並推薦給皇帝的,兩人在聯金滅遼、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大計上也是一致的,互為政治資源,關係密切。
童貫是趙佶的寵臣,他正準備答應,忽然一人挺身出班,大聲道:“陛下,萬萬不可!”
趙佶一看,是太常少卿李綱,此人素有文名,為人剛正不阿,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名聲。
只聽見他盯著趙良嗣,面色冷峻,沉聲道:“趙大人,你說童樞密使凱旋而歸,可是消滅賊軍,擒獲賊酋祝龍,將獻俘於陛下乎?”
趙良嗣緩緩搖頭道:“不是!”
“那如何稱得上‘凱旋而歸’?”
趙良嗣淡淡道:“童大人收復東平府,救出了汝寧郡被俘將士三千餘人,逼得祝龍上書請求招安,這不是凱旋,又是什麼?”
“哼!未竟全功!”李綱冷哼一聲,便不再說話,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躬身行禮後,退回原位。
他也不想太過得罪童貫,只是見童貫屢次將敗仗說成大勝,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實在氣憤不過。
“陛下,萬萬不可招安啊!祝賊攻打州府,殺死朝廷命官,殘害百姓,罪不可赦!倘若赦免他們的罪過,招安為官,如此一來,朝廷法度何在,何以統御萬民?天下窮兇極惡之徒必定正想效仿,天下必定大亂啊!”
出乎眾人預料,出言反對的是太尉高俅。
他這一番話將趙佶說動了,便開金口玉言道:“高太尉言之有理,招安一事作罷!明日蔡太師帶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樞密使童貫回京!”
皇上拍板了,大臣們也不爭了!
第二天,蔡京帶著滿朝文武百官,在東華門外,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凱旋而歸的童貫。
一番熱鬧後,童貫來到皇宮,在太一殿拜見了道君皇帝。
“臣童貫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童貫匍匐地上,以頭觸地,三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