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回軍路線(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凌州城的第三天,所有的錢糧已經裝上車了,多餘的糧食也發給了老百姓,魏定國和單廷圭的家屬也都接來了,但是為了等曾家兄弟,一直拖到第五天才出發。
倒不是曾家兄弟拖拉,實在是他們家太有錢了,單是金銀珠寶就裝了二十輛馬車,比凌州府庫還富裕。
祝龍心中有些擔憂,如此龐大的車隊,路上行動緩慢,會給官軍從容包圍和埋伏的機會。
官軍戰敗,凌州失陷的訊息已經傳出去了,沿途的州縣不可能讓他們輕易過境的。
這回去的路不太平啊!
可惜現在是冬季枯水期,濟水水位下降,水師大船進入濟水恐怕難行,否則水師進入齊州接應,再借北風回梁山泊,就輕快便捷了。
祝龍猶豫不定,便在州衙大堂召集眾將商議。
明鏡高懸下方的大椅子還在那裡,但是桌子已經搬走了,下方左右兩邊擺了椅子,左邊祝虎、林沖、秦明、魯智深、武松、花榮,魏定國七人,右邊依次是史文恭、蘇定、曾家五虎,也是七人。
大侍衛呂方手持方天畫戟,在門口當門神。可惜這門神只有一位,一般人家都是一對兒的,不過,曾經也是有兩位的……
而歐鵬、馬麟、黃信這些偏將一般沒有資格參加軍議,只負責軍隊日常工作。
祝龍進來的稍晚,他神色冷峻,目光在大堂內掃過,道:“我們大敗官軍,佔領凌州的訊息已經流傳出去了,這一路回去,我們恐怕會遭到沿途官軍堵截埋伏。大家商議一下該怎麼辦吧!”
大堂安靜了,大家都在低頭思索,片刻後,林沖提議道:“我認為應該先進入濟南府,然後乘水師船隻,回到東平府。”
“恐怕不行。”花榮搖搖頭道:“今年少雨乾旱,現在又是冬季枯水期,梁山泊的水位下降許多,濟水肯定也是水淺河窄。空船行使也許還行,但要是裝滿貨物,還要逆流而上,恐怕不行。若是官軍用鐵索或者廢船堵塞河道,那我們就進退兩難了。”
花榮是水師副將,對這方面最有發言權,他這麼說,大家也就不再提水路了。
“即使不走濟水,那也應該走濟南府,過了濟南府便是東平府。若是原來返回的話,還要經高唐州、東昌府,這兩地都屬河北東路,歸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管轄,手下精兵猛將甚多。反之,濟南府毗鄰東平府,主公只需要派人飛馬傳令,令祝家軍從東平府開往濟南府邊界,做出攻伐之勢,濟南府必定聚集大軍防禦,不敢分兵攔截我部。”
林沖一番話說完,不少人點頭贊同,而祝虎、曾魁二人也跟著點頭附和,眼神裡卻一片懵懂。
林沖提議要走的濟南府,就是後世的山東省會濟南,原名齊州,宋徽宗政和六年,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五縣,治所設歷城。
而濟南就在東平府的北邊。
所以,祝龍的想法跟林沖一樣,走濟南府,回到東平府。
而且,濟南屬於京東東路,京東東路的治所是青州。
按照北宋的軍事制度,濟南府只有地方廂軍,禁軍駐紮在治所青州,歸兵馬總管統領。可是自從秦明蒙冤被逼走後,青州兵馬總管的位置一直空懸著。
本來新任兵馬總管是董平,可他尚未到任,就被花榮殺死了。
祝龍又問了其他人的看法,都沒有提出異議,祝龍正要決定往濟南府進軍,卻見曾家老二曾密欲言又止。
“曾密兄弟,你是否有話要說?有話直言不妨,若是錯了也不打緊,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召集大家前來,就是要你們暢所欲言嘛!”祝龍知道他們新降,心裡還有顧慮,說話做事小心謹慎。
他將他們帶在身邊,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拉近關係,消除隔閡,幫助他們迅速融入祝家軍。
這也是祝龍的一個習慣,凡是他重視的降將,總要先在近衛軍中擔任職務。
曾密心裡的確很有些猶豫,不同於脾氣剛烈的大哥和三個兄弟,他一貫思維縝密,做事謹慎,擔心自己提出異議,會得罪林沖。
但是祝龍既然問道了,他也不藏著掖著,起身道:“我曾經去過濟南府,那裡南高北低,北面是平原,南方多山丘,一路盡是延綿漫長的陡坡,車馬難行,可是我們偏偏就是馬車多!”
花榮突然想起了什麼,也點頭道:“曾密兄弟說的不錯,我也聽三爺說過,他們乘船去青州的時候,濟南府南方河水最急,他們回來的時候,等到有大北風才能行。”
這個祝龍也知道,祝彪回來後對他說過,只是剛才沒有想到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