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太公瞪著眼睛,翹著鬍子,氣得直哆嗦!

“你個敗家子,幾千兩銀子就這麼被你撒出去!老夫還沒有死呢,誰讓你自作主張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那些粗魯漢子吃祝家的米,替祝家賣命是天經地義,何須賞銀子,你這是要慣壞他們啊!”

祝太公越說越怒,舉起柺杖要打祝龍,被欒廷玉勸住。

“我的老父親啊,現在是命重要還是錢重要?梁山賊寇都殺到家門口了!你還在計較幾個錢?讓梁山大軍打破莊子,咱們全家一個都活不成,你這一輩子都是為他們忙活了!”祝虎不耐煩道。

祝龍沒有說話,祝太公只是土財主、守財奴,沒辦法跟他解釋,因為兩人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眼裡看的東西不一樣,完全無法溝通。

他一直乖乖認錯,一副忠臣孝子模樣!

在中國古代,百善孝為先!

人們說某某是孝子,那是極大的肯定和讚美。不像九百年後,已經沒有男人敢承認自己是孝子了。

這世道你可以殺人放火,壞事做盡,依然可以是好漢,得到別人的尊重,但惟獨不能“不孝”。

再壞的人,只要有個“孝子”的名聲,那便有了一塊遮羞布。

像李逵這麼喪心病狂的人,都知道要孝順老孃和兄長,於是後人並不厭惡他,反倒喜歡他的率真。

宋江更是將老父親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孝子,雖然實際上他就沒有做過一件孝子該做的事情。

要是原身祝龍,當然沒有這麼好脾氣,早就頂撞回去了。

可祝龍要打造“孝子”的人設。

每個人都是很複雜、很矛盾的,自己都未必瞭解自己。

但世人卻喜歡給別人貼上標籤,比如劉備的寬厚仁義,曹操的奸詐多疑,張飛的脾氣暴躁……還有宋江的仗義疏財、忠孝仁義。

不管是真是假,是別人貼的還是自己宣傳打造的,人設對一個人,特別是大人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天下人真正有機會見到你,瞭解你的人很少,都是從人設來判斷你這個人,然後決定是否投奔你。

祝龍現在就要建一個“孝順、仗義、仁厚”的偉光正人設,吸引四方豪傑來投。

所以,他現在一副恭敬孝順模樣,任憑父親責罵,反倒是祝虎和欒廷玉為他抱不平。

將祝太公勸走後,祝虎憤憤道:“父親真是越老越糊塗,都什麼時候了,還在心疼銀子!”

“二弟,不要如此說,天下只有犯錯的子女,沒有不是的父母,都是為兄自作主張,才惹得父親大怒!”祝龍連忙勸道。

“大官人真是至孝之人啊!”欒廷玉感嘆道,祝龍所展現的軍事才華已經讓他很佩服,而這份孝順,更讓他十分敬重。

短短兩天時間,他對祝龍的看法徹底改變了,不再是那個有勇無謀的莽夫,而是一位智勇兼備,恭敬仁孝的青年俊傑。

他心悅誠服請教道:“大官人,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估計明後天,梁山又要來攻打莊子了。他們去了李家莊,李應必定洩露我祝家莊的虛實,他們一定會前後門同時夾攻。後門口有不少陷坑,到時候再坑他一下,然後就堅守不出!”祝龍胸有成竹。

祝虎叫道:“昨晚跟那個什麼‘沒遮攔’穆弘未分勝負,下次一定要活捉他!”

“二弟不可輕敵!你若想打仗,以後有的是機會,不過必須先學好武藝,才能在戰陣上保命。那梁山之上,勝過你的高手不可勝數,放眼天下,更是如過江之鯽!”

祝虎撇撇嘴,嘀咕道:“大哥,你武功還不如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