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

新年伊始,印尼宣佈實施印尼盾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制。

這聽起來很美好,實際上卻正式引爆了金融危機的第二波,而是好不容易有所緩和的金融市場再度危機蔓延。

原因很簡單,美國不同意,西方國家也不同意。

你的印尼盾都這麼不值錢了,憑什麼還跟我的美元固定匯率?

要是實施固定匯率了,我還怎麼抄底收割?

是以印尼方面的舉措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美歐國家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揚言撤回對印尼的援助。

危機由此引爆。

此時的印尼面臨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危機,同時還有政治上的。

這是雙重危機。

受此影響,印尼盾與美元的匯率迅速跌破一萬比一,東南亞股市再度暴跌,匯市也波瀾再起。

這是新一輪的危機,同時也是新一輪的收割。

這個時候,美滋滋過了個大肥年,空頭們又回來了,磨刀霍霍。

因為在整個東南亞投資巨大,此時的日本也終於難以倖免,一改之前緩慢下跌的模式,轉入暴跌。

與此同時,國內銀行破產,金融機構破產,企業倒閉,惡果連連。

如此盛宴,江辰自然不會錯過。

對他來說,這等於是吃席了,而這一輪他的重點,毋庸置疑是日本。

區別在於,他並沒有跟上一年一樣全心全意在香江盯著這件事。

開年,計劃定好,該做的事情做完,他先到了一趟香江,坐鎮金融市場。

到三月中,春暖花開,便匯合公司的團隊到了韓國。

此時的韓國可謂是悽慘。

超高的負債壓力下,都快要破產了。

尤其那些後來所謂的財閥,當下真的是,嗷嗷待哺,就等著國家施以援手了。

此情此景,正常發展下去,就是美國抄底收割,一舉掌控韓國經濟命脈了。

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場危機,韓國才徹底淪陷,在軍政之後丟掉了經濟大權,徹徹底底成為傀儡。

所謂的財閥也是這場危機之後正式形成的,因為這場危機之後,三星也好,LG也罷,這些舉國之力多年辛苦發展起來的企業,背後站著的,是美國人。

沒錯,就是美國人。

韓國財閥勢大,連總統都無可奈何,歸根結底不是因為財閥本身多強大,而是因為美國強大,動不過,輕易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