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小雞小鴨帶回家裡,然後把老黃牛牽進牛棚裡束好,這才重新回去。

這個時間,王爸王媽也回來有一會兒了,王爸正躺在自制的長木椅上,手裡拿著一把蒲扇扇著風。

王媽則是準備午餐,是在路上順手摘回來的野菜,用開水一焯,撒上粗鹽和少許辣椒麵,就端了上來。

同時一鍋煮好的米飯也放上來,王媽才不會慣著爺倆,自己添飯去。

王小聰摸摸鼻子,熟練地拿起碗盛完飯就開幹。

王爸抽了抽鼻子,像是嗅到了香氣,一咕咚就坐了起來,軟綿綿的模樣頓時蕩然無存。

雖然只是簡單的焯野菜,但是王小聰和王爸王媽都吃的格外開心。

王小聰聽老爹老孃說起過,更原始以前的王家坳,大家都還不知道地裡水裡那些東西能吃,有的胡亂吃死了,有的不敢吃餓死了。

而且原始水田裡,螞蟥什麼的很多,咬著那叫一個悽慘。

這其實也不算什麼,關鍵是主要的主食水稻很不好養活,養活了產量也非常稀少,所以大多坳民都是餓的剩下皮包骨。

這些年慢慢和外界有了溝通,來了優良的水稻,對水田裡的各種危險也早已習慣甚至處理了乾淨,這才讓王家坳裡每個人都能夠吃飽了。

並且多年的嘗試,也讓王家坳坳民對什麼東西能吃有了系統的概念,不至於出現吃死人的情況。

加上原生態,野菜什麼的都很豐盛,就算是不吃專門種植的蔬菜,也能憑藉野菜過活。

因此一年到頭,整個王家坳或許最多的飯菜搭配就是一把野菜和米和糠混雜的黃米飯。

野菜的品種也非常多,換著來也不會吃膩,生活倒也是能有滋有味的過下去。

一頓滿意的午餐吃完,便是在家裡躲著灼灼陽光,睡個飽滿午覺,醒來就開始編織竹器。

知了吱吱的叫著,空氣非常燥熱,不大一會就是滿臉的汗水。

一個個新鮮出爐的小竹籃子也是整整齊齊擺放在身邊,顯示著他們這一下午的成果。

“叮,任務一,編織竹器,人數三,完成度百分之五十五,精品四十二,普通十,劣品五,獎勵編織經驗五十。”

這就是王小聰這個下午的成果,除開昨天的,今天一共二十二個精品,五個普通,劣品二。

其中王小聰首次完成了一個精品竹籃的製作,這進步速度讓王爸王媽瞠目結舌。

短短兩天時間,王小聰足足達到了浸淫此道數年的老手。

一個熱熱的下午就這麼愉快地過去,傍晚幫著老爹老孃餵養豬狗雞鴨,至於老牛,足足吃了一個上午,這個晚上倒是不用再去喂。

拾掇完牲畜,夕陽西下,已是暗沉下來。

等到結束晚飯,越發昏暗的天穹上浮現星星點點的星辰,以及淡淡的圓月影子。

今夜的溫度下降的飛快,還有著習習涼風吹拂過來。

飽經酷熱的一家人將雞鴨狗歸籠之後,就搬著木凳,拿著蒲扇,做到了泥土壩上,臉上帶著愜意。

對面,二伯一家也是出來吹涼風,除開二伯和二伯母,還有王小聰的堂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