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鹽政2(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大周現在的子民與開國之時不知增長了凡幾,而鹽稅卻與開國之時相差甚遠,已經不足當年的兩成。臣以為裡面必然有天大的貓膩,故而才前來求見陛下,請陛下下旨徹查鹽稅之事。”說著便跪伏餘地。
看了淳于彥上的奏摺,馬晉的臉色陰沉似水。一時間整個養心殿中寂靜無比,巨大的壓力讓淳于彥的都有些喘不過氣來,只能將頭緊緊的貼著地面。
“你覺得是哪裡處了問題?”馬晉的銳利的目光,讓淳于彥如芒刺在背。
“臣以為是由六個方面造成的!”
“哦?是那六個?你到說說看。”聽到淳于彥的回奏,馬晉的目光不由變得柔和了些,饒有興趣的說道。
淳于彥跪伏餘地,頭微抬說道:
“臣以為,
一是因地方鹽司橫行霸道,導致鹽場灶丁飽受欺壓大量逃散,致使鹽產量連年下降。
二是鹽司濫發鹽引,因發行太多無法支付現鹽,嚴重打擊了鹽商們的積極性。
三是私鹽氾濫,官鹽價格高昂比不過私鹽價格低廉,導致官鹽滯銷。
四是鹽司已經發放鹽引收取鹽稅,但地方仍私設鹽關征收鹽稅。導致鹽商成本增加,大多都去轉銷私鹽,以為牟利。
五是地方鹽司懈怠,監管不力或相互勾結,導致私鹽氾濫,而致使官鹽產銷量銳減
六是各地鹽司各行其事,朝廷鹽鐵都司形同虛設。致使鹽市場失控,各地鹽商誇轄區買賣,衝擊地方市場。”
……
良久之後,馬晉方才開口道:“來人,宣長孫無忌、謝玄、寇準、徐瑾、陸炳、張行與前來覲見。”
“你且平身吧!”淳于彥聽道馬晉讓他起身,不由鬆了口氣,連忙叩首謝恩,站起身來。
不多時,長孫無忌、寇準、張行與等人紛紛來到養心殿前。長孫無忌等人臉色肅然,心中有些惶惶。剛才從傳旨小太監口中得知,馬晉現在十分生氣,讓他們以為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時,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從殿內走了出來,對長孫無忌、寇準幾人拱了拱手說道:“諸位大人,陛下正等著你們呢!”
在王承恩的引領下,長孫無忌幾人來到大殿內,卻見剛剛領了戶部差事的淳于彥也在這裡,心中不由的又凝重了幾分,難道是跟國庫虧空有關?
待長孫無忌等人行禮之後,馬晉面無表情的拿起淳于彥的奏摺說道:“這是淳于愛卿剛剛上的奏摺,你們都看看吧!”說著,馬晉便將奏摺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小心接過奏章之後,轉身來到幾人身前遞給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躬身雙手接過奏摺,開啟仔細觀看起來,不一會臉色便變得鐵起來。
而後不發一言的將奏摺遞給寇準,寇準見長孫無忌臉色鐵青,心中一突。急忙接過細細看了起來,一看之下,不由眉頭緊皺。最後一言不發的將奏摺遞給下首的陸炳。
……待幾人看完之後,馬晉淡聲問道:“張大人,你身為戶部尚書有什麼說頭嗎?”
張行與聽到馬晉的問話,身體一顫伏身跪地,叩頭道:“老臣該死!”
戶部尚書張行與。此人歷經宣武、昭武、神武三朝,任戶部尚書已達十年之久,能力到是甚為出眾。但為人圓滑,缺少擔當,又性好漁色。損公私肥的事沒少做,但其能力出類拔萃,因此深的昭武帝喜愛。到了馬晉這裡又因缺少堪用的人才,只用讓其繼續留在任上。
“你該不該死那是大理寺的事!朕問你!朝廷的鹽引為何會濫發?”馬晉冷聲問道。
“回陛下!因為國庫入不敷出,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多發鹽引,以彌補國庫虧空。”
“那為何今年鹽稅卻只有不足六百萬兩!”
“老臣……老臣……實在是鹽政積弊已久……老臣……無話可說……”張行與跪伏餘地顫聲道。
看著張行與顫顫發抖跪俯於地的樣子,馬晉自然知道鹽稅一事牽涉重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享用這塊肥肉,根本就不是他這個戶部尚書能管的了的。
“你起來吧!眾位愛卿可有什麼想說的?”馬晉有些厭惡的讓張行與起身,又對其他人問道。
此時長孫無忌出列道:
“啟奏陛下,自太祖立國之時朝廷便將鹽全數官產。太宗時為了解決邊軍糧餉緊缺,太宗下旨鹽商可向邊軍繳納糧餉,換取鹽引。然後持鹽引到鹽場支鹽,謂之為開中法。此法有二利,一是邊軍糧草無需朝廷籌措而自給自足,二是可以讓朝廷官鹽行銷天下,無滯銷之憂。但到了先帝昭武五年戶部尚書劉琦取消納糧到邊改為納銀取引之後,我朝鹽政便徹地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