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秋微風拂起,已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絲絲涼意。

此時大周皇庭神武門前的廣場之上,整齊的擺放著上萬餘桌案,其上筆墨紙硯齊全。今日是科舉開考的第一天,所有計程車子們都齊聚神武門前的朱雀大街上等待開考。

神武門前以內閣首輔長孫無忌為首的數百名考官肅容站立。長孫無忌眼色犀利的掃視著面前這一眼幾乎望不到邊際計程車子們,便上前一步朗聲道:

“今日,本閣奉大周皇帝聖諭!定於八月二十三日!開科取士!現在,由內閣參政徐大人宣佈科舉規定!”

徐瑾上前一步,肅穆的開啟捧在手中的聖旨道:“聖喻!“

無論監考官員還是趕考士子和看熱鬧的人們紛紛跪在地上,頭觸地山呼,

“臣等(草民等)恭請聖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上有旨,神武三年開科取士……第一場,考經史!取中六千名,其餘淘汰!第二場,考時政,於六千人中取六百名!考試第三場,考策論!於六百人中取七十二名……

“考試共三場!”

“考舉時間為三天!“

“考試期間,不得挾帶私物,所用筆墨紙硯有朝廷提供。本官再次重申凡串通舞弊者,一經查實帶枷示眾一個月,並終身不得再考!”

“這上萬人……只取七十二人?”

“這……”

參考的寒門士子面面相覷,感到不可置信,這簡直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難!等於數百人裡面才有一個考中,不過對於他們這些寒門士子們來說總比沒有機會強,大不了這次考不中,下次再考,總有能考中的一天!

世家大族的子弟們的臉色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考試這麼嚴格,千中取一何等的困難,想要脫穎而出,簡直難比登天。

徐瑾宣讀完聖旨,一陣銅鑼聲響起,讓在場眾人一靜向臺上望去,這時長孫無忌出列向前三步大聲道:

“本閣現在宣佈,神武三年考舉現在開始!士子們有序入場!”

學子們聽到後紛紛按照值守衛士們的指示排著十幾條長龍,由衛士們檢查有無夾帶後入場。

忙碌多時士子們才陸續進了考場,忙碌不停地長孫無忌這才歇下來喝了口侍從遞來的茶水,潤了潤沙啞的嗓子,走進考場之中。此次科舉,監考主官為長孫無忌、寇準二人,淳于彥,徐瑾二人從旁協助。

這時考試士子們紛紛就坐,一個個千牛衛軍士,將考卷分發到他們桌案之上,這考卷,是馬晉與長孫無忌等召喚人傑提前所編寫,淳于彥等人也都不知道內容。

眾士子看了一眼試卷,便紛紛提筆答題。

經史一項包含極其廣泛,經史子集具在其中,如果不是熟讀詩書的人根本就答不下來。那些世家子還好,家中藏書極多,許多題目雖然比較偏僻,但也能答出來。但寒門子弟能接觸的書籍不多,所出的題目,許多人都是聞所未聞。讓許多寒門子弟,急得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手。

此時參加考試的不少士子頭上冒出了汗愁眉苦臉,題目太難了!

眼見考場中嘈雜聲亂成一片,考官皺著眉低聲喝道:

“安靜!再敢喧譁,逐出考場,取消考舉資格!”這才勉強將聲音給摁滅了。

……

第二日一早,第一場考中的榜單已經張貼出來,眾士子們紛紛前來觀看中了。看到自己沒有上榜計程車子紛紛面露失望之色垂頭喪氣。而在榜上計程車子們則是面露狂喜大喊著“我中了……我中了……”讓人心生羨慕。

很快第二場考舉也拉開了帷幕,考時政。

時政和經史考試比起來簡直不要太簡單,無非就是講述一些朝廷這些年一些政策的好處和弊端以及鄰國的動向之類的。當然,該拍的馬匹還是要拍,批評也不能太過激烈,好處和弊端都要寫得清楚明白,這才是考試的靈魂所在。

馬晉準備這道題目,其實就和政治考試一樣,只要言之有理便可以酌情給分。

……

不知不覺三天就過去了。

考官宣佈考試結束,帶著公人們一個一個下去收卷,將姓名密封,然後存入一個密封的信封之中。而神武門前早就站著一排身披重甲滿身煞氣的千牛衛士們,等著一路護送這些考卷去武德殿,給內閣裡的諸位大人批閱。

黃昏時分,武德殿的幾個暖閣裡,紙張翻動的聲音如同微風拂過林間的聲音,嘩啦啦作響。

閱卷的考評官們都是由內閣成員及禮部官員擔任,此時他們都埋頭批閱著卷子,負責將一些優秀的卷子給甄選出來,然後交給內閣諸參們批閱稽核。

六百張卷子,十餘人批改,每人都要過目一遍,並寫下評語,劃分出優等、中等、劣等。

事實上能考到現在計程車子們基本上都不可小視,各有千秋,這時候就只能綜合所有考官的評價給出優劣,將最好的一百之數卷子再交給內閣的諸位大人們,由他們來最終判定錄取那七十二人。

“這份卷子當真是文采斐然,就是在宋國那等人文璀璨之地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可惜啊言辭實在太過偏激了,手段太過激進了些……就給箇中等吧……”一名閱卷官喃喃自語道,隨後提筆在卷子上方寫了一個小小的中字,傳到下一個閱卷官手裡。

“本官倒覺得他答得還是很不錯的,有理有據有節,不但文采斐然,見解還是很貼合時政的嘛,而且他說的很對,非常時期就該行非常手段才對……我給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