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想做便去做(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清風瞧見他這幅神色,似笑非笑的朝他搖了搖頭。
“方元吶,幾年不見,你竟也變得如此暴躁起來了。”
胡方元驚覺自己方才說錯了話,若不是面前坐著的是林清風,這話叫有心之人聽到了,指不定腦袋要搬家。
一時間面上有些侷促,朝面前的人尷尬的笑了笑,“是我衝動,一時失言。”
林清風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心中感慨萬分。想不到自己原先便是喜歡“大放厥詞”之人,也會有這一天出來勸別人不要說胡話。
想到這裡有些忍俊不禁,看著胡方元的面色越發覺得好笑。“我記得你原本是個沉穩的性子,如今倒是活潑了許多。”
胡方元有些不好意思,垂了垂眸,語氣輕鬆:“想來是這些年常與沈兄走動,叫他那副灑脫的性子沾染了些許。”
說到沈其賦,二人便自覺將話題引到了如今淮州的形勢上來。
林清風想起原先在桐城時那小二說過的話,這淮州與越州共同接納流民入城,完全是這兩州的知州自己的決定。
如今他真的到了淮州城,剛剛也親眼瞧見了是怎樣的情景,開城迎人的確能解決暫時的難題,但是如今看來支撐不了多久。
沈其賦與胡方元,一個聰慧大膽,另一個穩重。林清風不相信他們會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這會兒倒是的確很想知道他二人這番做法究竟是何用意。
胡方元聽見林清風的這一連串疑問,低聲嘆了一口氣。將這其中的一二說給他聽。
他與沈其賦並非不知道這其中後果,只是他們當時也實在是沒辦法了。
原先水路還沒被封的時候,荊州越州與淮州這三處地方藉著越江是互通的。淮州雖然是這三州里面最貧瘠的一處,但是藉著其他兩州的緣故,這三個地方形成了類似於商業圈一般的模式。
其他兩州還特意照顧淮州,貿易給的價格都是最低價。
淮州的糧食種不了,但是花生豆子還有西瓜一類卻生長的很好,因此這淮州從其他兩州買進大米,小麥等這類糧食,將自己盛產的作物銷售出去。
三州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又加上距離比較近,在戰事未起之前,還有過三洲一家親之稱,當時淮州雖然無法自給自足,但是因著有貿易的這層關係,倒也不算特別疾苦。
後來戰事一起,荊州與西域地處交界,為了防止突發情況,不得不將水路封了起來。
這樣一來便導致三州之間的貿易斷開,淮州沒有了外來的支援,自己本身也無法產出必要的糧食,又加上朝廷增收賦稅,日子便一天天的艱難了起來。
而荊州這一戰拉的這樣長,戰況這樣激烈是他們萬萬也沒有想到的。荊州百姓流離失所,都在往荊州外面逃,水路被封,他們能去的最近的地方也不接納。
沈其賦與胡方元思索許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戰事還不知道要多久,若是荊州真的沒能扛住,那下一步要遭殃的便是他們兩州。
所以不論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國家社稷,他們別無他法,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能由他們來當這個出頭鳥。
越州相對來說還好說一點,原先的時候逃荒的這些人也首先是奔著越州去,只是最近這些日子越州人也變多,他們才不得已往淮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