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道一途(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會兒,只見中年男子帶著一根木棍走出柴門,笑著說:“就用你練環切法時的這根木棍來舉例好了。這麼說吧,這麼粗的木棍,普通人很難掰斷,但力氣大的人卻能輕易掰斷。
但是,普通人注意掌握力道的大小、方向等,也能輕易折斷這根木棍。所以習武,比的不是力量的大小,而是對力量的掌握和了解。
習武的門檻不在於力量,而是資質和能力。比如,打架時,力氣大的人不一定能穩贏力氣小的人。
歸根結底,還是得看他們都是如何掌握力量的。所以,習武不能靠蠻力。
所謂習武,就是修習武道。修習的類別也有多種,就某些方面來說,‘習武’這個說法反而不如‘修煉’來的更貼近實際。
比如,佛門有些僧人可以透過苦修鍛鍊體魄讓肉身達到刀槍不如,金剛不敗的強度。而他們的修習,卻很少有刻意去鑽研武道的。
他們的修為,力量,大多是透過平日裡吃齋唸佛、觀悟大道,日積月累‘修煉’而來的。
同理,釋道儒三教中人修習方式大相徑庭,可其本源都是相同的。他們獲取力量的方式大同小異,其實都離不開‘修煉’二字。
還有一種特殊的修習方法就是練劍。透過涵養劍意、錘鍊劍術、鑽研劍道,可以感悟天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為百兵之王,劍在所有兵器中是最通靈的存在。大道無形,劍也作為一種大道的載體,其本身並沒有所謂極限。
此外,劍的形狀還是傳說中天柱的形狀,相傳其連線著天界和人間。傳說劍道大成者可返璞歸真,自開天門。
至於修行,我覺得以你目前的水平和能力,得從一名最基礎的武夫做起。可以選擇練劍,涵養劍意,起碼未來遇到危險時有自保的手段。
透過三教修煉達到的境界,大多是向天道借力,受天道牽制,具有水分。
他們之中,除了極少數人外,大多是境界越高,反而越不如同階武夫。所以,幾乎沒有幾個三教中人能達到一品境界的巔峰——混元鏡。
當然,你老爹我是不會讓你去出家做和尚,做道士的,也不會讓你做個文弱書生。咱家沒什麼錢,不能給你買那麼多書。
你只能用最笨的方法,走最難走的路,才有可能成為強大的高手。
所以,練劍是你最好的選擇。不為別的,單單是別人送來的這柄曳影劍,就是個小極品了,用起來估計不錯的。
如果是練別的兵器,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不如練劍,能讓你發揮出最大的能力,還能讓你突破極限。特別是搭配上我的環切戰法,當你擁有兩柄劍後,實力便能提升數成。
習武之人分為這幾種境界:九品至五品併為一境,以一擊破甲數遞進;
四品獨享一境,稱作入竅,顧名思義,就是元氣進入竅穴,打通經脈,可呼叫自身氣息;
三品有兩個境界,一境稱作歸靈,既可以蓄養自身氣息,一境稱作百劍,即可在半炷香內駕馭百柄飛劍;
二品有三個境界,分別喚作御風、易節、歸元。
御風和易節很好理解,就是分別能在一炷香內御風飛行和在半炷香內改變周身方圓五丈的天象。
所以,易節境能夠達到與一方小天地產生共鳴的程度,與一品中的純元境相似,因此被稱為小純元。
而歸元境是一個過渡階段,是將易節境所吸收的天地元氣及天機感悟化為己用的階段。這同時是一個瓶頸期,沒有多少人能跨過歸元境,更進一步。
歸元境更進一步,便是一品。一品初元境,可將自身氣息融入天地,可借天地元氣禦敵,暗合佛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