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選用用品位比較高來自龍巖的鐵礦石,可以冶煉出優質生鐵,然後把液態生鐵灌注到熟鐵上,這樣幾度熔鍊,就成了鋼。」

「我朝廷官府捕快和軍中佩刀都不一樣,宮廷佩刀和地方佩刀也不一樣,但製造方法基本相同,均以熟鐵作刀背,用鋼作刀鋒。」

「臣煉出鋼以後,便用動物的尿和油脂來淬火,可以得到優質鋼,用這種優質鋼做刀鋒,既可以節省產量,也可以加強我明軍作戰能力。」

朱棣點頭,說道:「你想的有理,就算有了優質鋼,將所有佩刀全部更換成優質鋼製造也不現實,只用優質鋼做刀鋒,的確是個又快又省力的辦法。」

說著,朱棣在廠房中來回踱步,好似根本不在乎此時廠房內極高的溫度。

就連跟隨而來的帶刀侍衛們,在廠房中站到現在,也都是大汗淋漓,渾身溼透,不住地喘氣。

于謙不知何時已經聞訊趕來,在後觀看了許久,見到朱棣自如的樣子先是十分意外,隨後也意識到這種技術將要帶來的變革,說道:

「陛下,現下我朝廷佩刀不盡相同,各式各樣。」

「如九邊騎兵,多佩帶柳葉刀,地方捕快是牛尾刀,將校則以雁翎刀為主,中原衛所官軍用腰刀,這些佩刀,都可以使用優質鋼加強。」

「洪武初年,太祖皇帝因全國冶鐵庫存過多,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採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自那以後,我國鐵礦實之六七為民營,洪武年間至今,唯一不變的就是鐵器的價格,臣算過,現今買一口足以使全家人吃飽的鐵鍋,只需要三錢銀子。」

「對比有宋一朝,一口鐵鍋足需一兩銀子,我朝冶鐵產量可謂十分豐富,既然已經有了優質鋼的淬鍊方法,臣以為,應當速之於民。」

「以本朝如今冶鐵的數量看來,足以在不影響民間鐵器價格的情況下為官軍更換新式的刀槍盔甲。」

朱棣點頭道:「朕自然知道這些,不過,何謂速之於民?」

「陛下可以學習太祖皇帝的做法,將淬鍊的方法由天工局教授給各地民營鐵礦,給予他們一定好處,讓他們幫助朝廷淬鍊優質鋼。」

「得到的優質鋼,再由地方鑄所出資購得,製造新式武器和盔甲後,下發衛所,再將衛所老舊的武器和盔甲召回溶解,再次利用。」

于謙說著,覺得這對大明實在是一件大好事,他也顯得急不可耐了,說道:「陛下,臣願意全權操辦此事,為朝廷聯絡各地民營鐵礦。」

「好,有於愛卿接手,朕放心多了。」朱棣沒什麼猶豫的,點頭說完,就要離開,身後鄭許卻道:

「陛下,臣還有事啟奏!」

待朱棣一臉納悶的轉身過來,鄭許拿出一杆火銃,笑道:「陛下請看,這銃有何不同?」

….

朱棣接來一看,道:「朕用過許多火銃,你這銃,外觀上沒什麼特別,看似像一個單管火銃,可既然你問了,那就是有什麼特別的要告訴朕吧?」

「陛下請到試射場一試!」鄭許十分自信,滿臉笑容。

朱棣看他這副樣子,心裡也覺得癢癢,當即便帶人來到隸屬於天工局的京郊試射場,習慣性的舉起來就要射。

于謙卻是上前,道:「陛下,還是臣來吧。」

朱棣轉身看著于謙,卻是說道:「無妨,此銃經天工局試射,必是穩定,朕相信朕天工局的匠師們和朕一樣,不會打沒把握的仗。」

鄭許一直在旁邊沒說話,在他有一個匠師跟得很緊,見皇帝要親自試射,更是顯得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