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於謙說完這些,群臣們都嚇傻了。

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京察?

現在?

明代的京察,洪武年由朱元章始置,以守、政、才、年這「四格」為準。

守,代表操守;政,代表政務,才,代表才能;年,值的是年齡。

每格按其成績列為稱職、勤職、供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除了這些合格的,還有因違犯「八法」而不合格者。

這八法,分別為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以提問、革職或降級呼叫的處分。

京察中,認定為不謹、罷軟者會被革職查辦,屬浮躁、不才者受降職處分,年老、有疾的則會被勒令退休。

「準。」

在大部分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朱棣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這話是給那些皇黨官員說的。

他們都是跟風皇帝旨意行事,但首先,你得有「旨意」,他們才能在朝堂上站出來跟隨。

作為皇帝,底下沒有這些得了好處的狗腿子給你辦事說話,是寸步難行的,在朝堂上說出去的話能不能變成聖旨,就要看這幫狗腿子的力度如何。

要是狗腿子多且掌握權利,皇帝的話就等同於聖旨,要是整個朝堂全是跟你皇帝對著幹的人才,你皇帝的話,也就不再管用。

胡濙,這個朱棣用非正常手段拉上賊船的禮部尚書,聽了這話就是第一個跳出來的,剛才于謙提京察的時候,他就在想。

以于謙的心性,忽然提京察,這對他也有點超綱了,一聯想到昨天他曾被皇帝單獨叫到乾清宮,胡濙基本就明白怎麼回事兒了。

這老小子,在上一世從未讓朱棣失望過,這一世到現在依舊如此,只能說,老女幹巨猾的實在是太好用了。

別人都是出口成章,他是僅憑一張嘴,能把死的給你說活了,能把正義的一方,說成是天下最女幹邪之人。

「臣贊同於部堂之說,但臣亦有疑問,正統九年之京察,可行性與結果如何?諸位見,正統九年之京察,朝堂只清退都察院御史一員。」

「若本朝行京察,當摒棄前朝之法,迴歸到我洪武祖制中去,如此,方能成效顯著,為朝廷篩選出一支清正廉潔的官員隊伍。」

胡濙敢這麼說,自然是他知道,這京察跟他屁關係沒有,再怎麼查,也查不到他的頭上。

皇帝讓于謙提的,那肯定就是商量好了,要在折畝法復行和河南治水這個節骨眼上,清退一批給地方地主做靠山的朝廷大員。

京察,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也是皇帝用來給官員隊伍大換血的手段。

朱棣頷首,道:「胡愛卿真不愧為久事六朝的禮部尚書,熟知朝廷禮法,朕深以為然,諸卿呢,京察要從何開始?」

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就是都察院的總憲王文,作為皇帝的二號狗腿子,隨即出列表演,他道:

「啟奏陛下,臣以為,胡部堂所說之事,臣深深慮之,諸位設想,正統九年朝廷京察,何其失敗!」

「官員之間,本是攻訐紛爭,一到京察,便互相包庇,一份自陳疏,卻成了歌功頌德的陳情書,簡直荒唐!」

「臣提議,自陳疏就不必再寫了,請陛下在京察期間,給京城內外官吏匿名舉報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