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反對舉行禪讓大典!”都察院的一名僉都御史站出來說道:“我大明自立國以來,便從無這等先例。”

“太上皇之皇位乃順位承自宣宗皇帝,陛下的皇位只是代行天子事,若僅憑禪讓便行全事,此例一開,弊端無窮!”

朝會上,朱棣看著義憤填膺站出來上奏的御史,還沒來得及回答,便立刻又有一人站出來,附和說道:

“臣吏部郎中駱宗,反對舉行禪讓大典!”

很快,又是數人站出來,聲言反對者絡繹不絕。

“臣附議!”

“舉行禪讓大典,簡直荒謬!”

“皇位大事,豈能由禪讓解決?”

朱棣眯眼看著這些人,並未有雷霆震怒的樣子,只等他們一個個喊完,才是慢悠悠的道:“都說完了?”

“這事,是朕要求的?”

“是太上皇自知土木堡之恥,加上瓦剌不肯放人,不願再居皇位,手書回京,朕這才順應天命,行此堯舜之舉!”

“怎麼到了你們嘴裡,就成了弊端無窮的先例?”

聽到這話,底下又是一陣議論,駱宗又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臣覺得僅憑那王誠隻言片語,便認定此番手書,是太上皇親筆所寫,實在甚不可信。”

“臣以為,當選正統一朝時有名望的諸大臣,共同審閱這份所謂的太上皇手書,若是為真,臣無話可說。”

他的話,也是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附和。

朱棣看得出來,這些人在跳出來反對以前,一定就是都商量好了,這就是他們最終的制勝法寶了。

有理由反對嗎?

沒有理由。

如果在朝會上反對,這隻能說明自己做賊心虛,朱棣沒什麼好怕的,實際上也根本不會等他們認出真假。

這種事,需要快刀斬亂麻,儘快把禪讓大典給辦了。

大典辦完,管它是真是假,皇位就已經徹底敲定了,就算那個不爭氣的重孫接回來,也是於事無補了。

於是朱棣笑道:“那朕便應諸位卿家所請,審閱太上皇手書的人選,便下發部議,讓各位決定了。”

眾人聞言,全都懵了。

這麼順利?

在來之前,他們想了無數種皇帝應該會有的反應,然後也想了與之對應的說辭,勢必要把這件事辦成。

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朱棣又沒有按常理出牌,很痛快的就同意了。

駱宗愣了半晌,很快又說道:“陛下聖明,臣還有話說,知子莫若母,如今太后仍在,審閱太上皇手書,非有太后而不得為之。”

“朕不準。”朱棣笑了一聲,靜靜望著他道:“駱愛卿,你是不是忘了,上次孫氏造反作亂的時候,太后就已經瘋了。”

“要一個瘋子來判斷字跡,合乎道理嗎?”

的確,孫若微已經瘋癲,這是連於謙也斷定的事實。

在場的朝臣們大多數也都是在那天親眼去清寧宮見過孫若微,當時所有人都是意見一致,這種提議確實沒什麼道理。

所以,沒有人站出來附和。

駱宗本來也就是試探為之,聽見朱棣的態度堅定,一時有些意外,但也無話可說,很快便退了回去。

朝會已罷,朱棣回了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