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得此兄弟,人生何求?(四千二百字)(第1/3頁)
章節報錯
“呼~呼~”
劉澈背靠樹木大聲地喘著粗氣,烏黑的鬢角早已被晶瑩的汗珠浸透,全身上下的衣服都被睚眥掀起的塵土附著,灰溜溜的樣子顯得整個人都有些狼狽。
高強度戰鬥帶來的負擔毋庸置疑的沉重,即使劉澈有抽取到的線線果實能力在身,他付出的“心力”也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
耗時三十多分鐘,記不清多少次的鳥籠與能力使用,重力壓制、音波攻擊、線線禁錮,三者缺一不可!
堪稱完美的配合才得到了現在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
從初次相見到並肩作戰,三人的感情毫無意外地在戰鬥中得到了急劇升溫。要知道,劉澈的“以德服人”能力可是持續使用從未停止過的,兩者疊加之下達到現在這樣的程度,豈不是再正常不過?
(所謂替身使者是會相互吸引的……)
【以後的三國想讓我透過哭泣來收買人心就不太現實了。】劉澈望著歇息的二人在心中無奈嘆道,他可沒有皇叔那樣感性的性格以及有感而發的淚珠。
就算讓他拼了命地往劉備的方向靠攏,他也再不可能是原本獨一無二的劉皇叔了。
“大局已定,吾等三人便按照先前定下的規矩依次上前嘗試這把真武,更相適者得之!如何?”劉澈嘗試借用真武的話題引起張飛、關羽二人的反應。
先前的戰鬥中他表現得十分出色,領袖應有的大局觀與強勁實力他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表面上看似他為了真武全神貫注,實則不然……他的心思早跑到了怎樣自然、合理地誘導二人與其結義的問題上。
總不能開口就是“來吧,我愚蠢的弟弟呦”……
【原著那樣的發展是不可能的,要麼就光明正大地藉助剛才的戰鬥經歷?】劉澈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往二人那邊掃了一眼,畢竟當事者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張飛,精疲力盡後的肥肥癱;關羽,一言不發閉目養神的真人版雕塑。
劉澈:“……”
【這兩人……現在的心思貌似都不在真武那邊啊。】
無一人為象徵力量的真武蠢蠢欲動?那剛開始大家來是為了什麼?
【等一下……該不會……】
一抹苦笑掛在臉上,聯想到自己剛才直提的建議、話題,劉澈終究意識到是自己格局小了。
他真傻,真的。經歷這麼一次事件,與演義裡性格一模一樣的關羽、張飛二人,怎麼可能會因為區區戰鬥結束後的“戰利品劃分”而被影響自身!?
情同手足、志趣相投的好兄弟與之相比,誰更重要不言而喻。這無聲的回答就切實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劉澈何必顧慮那麼多!?這件在演義中本就自然而然發生的結義事件,現在還有了戰鬥經歷的基礎在,順嘴提一句戳破那層窗戶紙不就行了嗎?
劉澈自嘲地笑了笑,【扭扭捏捏真不像樣啊。】
摒棄一切雜念,他大踏步地走到兩人跟前,強壓下心中的激動與希冀,劉澈正色對著休息的兩人大聲道:“吾等今日有緣,不如藉此機會……”
“哈哈哈!結為兄弟!正有此意!”肥肥癱的張飛搶過劉澈的話一個鯉魚打挺起身大笑起來。
他等這句話等了半天了,這麼強勁的實力與親和感爆棚的“陌生人”,不在此時與二人結為兄弟,那合理嗎?張飛對自己的第六感向來是極為自信的。
他一眼看上去兩人是好人,那就定是好人無疑了!
近來黃巾賊寇騷亂的訊息不斷傳播,搞得整個東漢人心惶惶。東漢核心皇權又不穩定,這讓他們這些處於下層的“普通打獵人”生活苦不堪言。
哪家男兒沒有一個當兵保家衛國的夢想?文官是不可能了,當個武將“出道”總沒有問題吧?拉上眼前的劉備、關羽二人,他張飛何愁前途、夢想問題?
“莫是要結義後共同馳騁疆場、浴血殺敵?”關羽捋著長髯輕笑道,張飛的想法又何嘗不是他的想法?距當年斬殺豪強後逃難已五年有餘,他早就不想再這般平庸地活著了。
空有一身實力卻沒有合適的契機,眼下這種場景不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嗎?略帶激動地問出那句話,關羽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劉澈、張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