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武昌城收復 發審局被砸(第1/2頁)
章節報錯
導讀:太平軍圍魏救趙失敗,無奈之下援武昌,潰不成軍;綠營兵竟砸毀發審局,塔齊布與人論理,徒增怒氣。
(正文)駐在赤壁的太平軍奉太平天國翼王將命,欲從岳陽進入湖南,使湖南方面清軍不僅無力增援武昌,還想把圍困武昌的清軍吸引到湖南方面,藉此想使鎮守武昌的太平軍逃過此劫。太平天國的天兵天將們,一到赤壁就搜舟綁排,又把全城的男女老少都驅趕到江邊役使。一連忙亂了四天,便整飭軍馬,欲渡江攻取岳陽,正式實施翼王下達的戰略意圖。雖未動兵,聲勢卻造得老大。
但一封輾轉傳過來的密信,卻打亂了太平軍的戰略部署:清軍已調集重兵埋伏在岳陽周圍,欲圍殲太平軍!這好比挖深陷阱等虎豹,安頓香餌釣金鰲!只等爾們前來。
一封不長的文字,竟然在天將中間引起極度恐慌。太平軍作戰原本就沒有長遠計劃,全靠的是人多勢重,乍乍呼呼,再有就是大兵團作戰。一旦遇到特殊情況,自己先就否定自己。
十幾位天將聚到一起商量了一整天,越商量越無主意,心反倒比以前更加慌亂。
商量不出辦法,只好派一葉扁舟,去向翼王請示機宜。哪知船未離岸,武昌求援的快信倒先一步送到。
天將們馬上又聚攏到一起會議,至晚飯後才決定先去解武昌之圍,然後再向王爺千歲千千歲請示機宜。
可是已經晚了。因太平軍從湖北將兵力抽走太多,當各路清軍縮小包圍圈併發起猛攻時,武昌城內的太平軍除了死守,無一處援兵能指望上。護城河開始泛紅,裡面飄浮著蓄著長長頭髮的天國將士。
當赤壁的援軍走到半路時,武昌已被清軍打破。天國將士的屍體堵塞了河口,天空盤旋著吃人的鷹鵻。清軍動用了上萬名伕役來掩埋這些屍體。
赤壁援軍迅速改道揚州,卻又和向揚州增援的幾路清軍連打了十幾場遭遇戰,未及趕到揚州,將近兩萬太平軍已經只剩了不足三百人。
以後,這三百太平軍除了四處躲藏,已根本不敢與清軍正面交鋒,最後終於各奔東西。
張亮基、江忠源督率各路人馬收復武昌的當天,塔齊布回到岳陽,向曾國藩稟報了一個不好的訊息:發審局衙門被人砸了!門窗全被打碎,無一倖免;所有房門全被撬開,桌椅和各種木櫃全被砸毀。巡撫衙門已著令按院衙門限期查明此案。
最後,塔齊布氣憤地說道:“撫臺大人向卑職談論此事時,卑職推斷,這肯定是受某位統兵大員指使,由綠營的壞種乾的。撫臺大人說,凡事不能捕風捉影。卑職從院上下來後,越想越氣,便去見鮑軍門。哪知提督府的人抵死不放卑職進去。還說,卑職是團練的人,已與綠營不相干。大人,您老應該回省城一趟,同巡撫衙門理論理論。砸毀衙門事關國體,如果撫臺不能秉公辦理,您老就奏明聖上,給巡撫衙門一個難看!”
曾國藩命人給塔齊布沏碗熱茶擺上,這才道:“智亭啊,聖人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如今我們湘勇陸勇剛練成眉目,水師還沒有正式奏請。這時卻開始搞窩裡鬥,傳揚出去,你讓天下人怎樣看本大臣?兵勇相仇本是兵家大忌,我們能讓且讓,能忍則忍吧。武昌剛復,長毛大批湧進江、皖、浙一帶,前景如何,尚難預料啊!智亭啊,他今日能砸毀發審局,撫臺不認真查辦,我們不去管他;等明兒去砸巡撫衙門,我們看撫臺怎麼辦。”
塔齊布苦著臉道:“大人總在顧全大局,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呀!”
又喝了一會兒茶,塔齊布便離開簽押房到大營看操去了。
塔齊布離去不到一個時辰,差官手拿一張普通拜客帖子大步走進簽押房施禮稟告說:“稟大人,恩賞七品頂戴署理岳陽知縣大堂胡大綱求見。”
差官話畢,恭恭敬敬地把拜客帖子放到曾國藩的面前,然後退後一步。
曾國藩一愣,慢慢拿過帖子看了看說:“是新官到任了。請胡明府進來吧。你順便到城外大營走一趟,告訴羅大人,新官到任了,請他回來交印,辦理一下交接。下去吧。”
差官下去不大工夫,紅光滿面的胡大綱頂戴官服地走進簽押房。
胡大綱見到曾國藩之後先行大禮,口稱:“下官胡大綱奉藩司衙門札委特來岳陽叩見曾大人。”
曾國藩揚了揚手,笑著說道:“胡明府,你起來吧。我已著人去大營請羅大人進城來與你辦交接。你先坐下喝碗茶,歇歇腳。你帶過來的人也都先到大堂暫且歇息。你與羅大人辦完交接後,我今兒就住到營裡去。”
胡大綱坐下說道:“大人容稟,下官已將隨行的師爺等人安頓到一家客棧住下。等大人與羅大人把住處安頓好以後,下官再讓他們搬過來也不為遲。”
這時有差官給曾國藩和胡大綱的面前各擺上一碗新茶。
差官退出去後,胡大綱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起身遞給曾國藩道:“這是撫臺大人親自寫給大人的書信,著下官親自面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