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開學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張日天在超市裡閒逛,買了一些肉和菜。

這裡的超市和日隆集團附近的模式一樣,一個四五百平米的超市只需要十個普通員工,再加上十幾個管理。

張日天從餐飲區點了四個燒餅。

【支付成功:一點】

【歡迎您下次光臨!】

售賣機的聲音響起,從下方的貨物出口那裡也出來了四個圓形的芝麻燒餅,面積和茶杯口差不多,挺好吃的。

和日隆集團一樣,全市的燒餅都來自一家燒餅廠,這家擁有自動化的燒餅製造線路,每天可以生產超過兩百萬個燒餅。

工廠裡的工人都是技術工,除了技術工之外還有外包的送貨員,以及位於地下的貨物運輸通道。

為了防止中間有人破壞,很多食物類的速食運輸都是透過地下安全網路進行配送。

大件的走正常的道路運輸,有錢人則是專屬的飛行線路運輸。

比如早點之類的東西會透過工廠快速運輸到大型超市,超市再透過自己的人力或者通道資源分給小超市,更下面的就需要人力來完成了。

最後幾百米的路線依舊是打不通,現在大家只能是從超市這種集合點來購買食物,或者是透過快遞完成不著急的配送服務。

日隆集團因為沒有拖累,再加上有著直接照抄的建設經驗,又因為是私人規劃,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所以發展起來比別人快很多。

很多地方想要模彷,但是受制於龐大的人口和企業資源分配,導致邁不開腳步。

改動當然是好事情,大家都知道是好事情,可是具體誰來享福誰來讓利,那就需要討論很久了。

討論不下去,就會很難辦。

工廠的製造能力,讓很多小吃店都面臨著改行的風險,而這種事情已經出現好幾年了,現在該倒閉的也都倒閉的差不多了。

這個時代就是資源豐富的時代,因為先進的科技和生產能力,導致很多東西都賣不出去,生產過剩。

即使是全人類躺平的那一兩年,國內各種物資也沒有短缺過。

也可能有,只是大部分不知道,也沒有發生在富裕的地方。

張日天結賬回家,開始燒水做飯。

剛炒好一盤蒜毫牛肉,房門那裡傳來門鈴聲。

張日天走了過去,因為沒有朋友的關係,張日天感覺多半是無所謂的人。

總不可能是張日隆吧?

張日天冒出來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這個想法導致他開門的時候稍微小心了一些,並且做好了意外的準備。

門外的並不是張日隆,而是一個穿著背心短褲的城市女性,二十多歲,有著青春的長髮,但是模樣稍微可愛很多,有一種乖巧的感覺。

不過有一種廉價的感覺。

這種五十年前的時尚穿搭,早就不符合2074年的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