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

“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出乎朱辰的意料,張然並沒有被姑娘們的詩詞歌賦問題給難住,不是因為他其實滿腹經綸,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肚子裡那點墨水還是不要拿出來獻醜的好……

什麼?你說抄詩?做文抄公?

張然一開始確實是有這個想法的,但無奈這個大越朝的文化背景與正常華夏史不同,很多典故都沒有,詩詞抄出來豈不古怪!

假如張然剛來一句“小喬初嫁了……”,姑娘們就問他小喬是誰,張然便要啞口無言,總不能說是個使扇子的女英雄,一套二一接大就能秒殺脆皮吧……

於是乎,他甚至根本就沒有給姑娘們提起此類話題的機會,直接打亂常規節奏,問姑娘們想不想聽故事。

面對張然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牌友,久經考驗的姑娘們也不禁一愣,還以為是他想整點“新玩法”,便順從地答應了。

然後,當著六個漂亮小妹妹的好奇注視,張然正襟危坐,開始講起了自己精挑細選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之所以選這本名著,主要是因為聊天群裡就有華佗本人,彼此交流了大半年,論起對《三國演義》的瞭解,張然覺得自己已經遠勝於羅貫中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三國》,羅貫中也不行。

【羅某人他懂什麼《三國》?他就是個寫的!·jpg】

其次,則是因為這本名著自成歷史背景,相對於當今大越朝廷而言,更像是“架空歷史”型別的,正常來講,很難犯什麼忌諱,不會變成“禁書”。

既然有如此便利,又為什麼不用呢!

懷著這些想法,張然這才選定了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至於在青樓上講《三國》是不是有哪裡不對勁……嗯,張然覺得,只要自己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

更何況張然相信,這種傳世經典只要一經講出,那就絕對會有忠實粉絲沉浸於此,說不定還能借其中貂蟬的故事,來感化幾個失足少女……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

隨著張然充滿感情地念講,一個迥異於大越朝歷史的嶄新歷史線呈現在眾女腦海中:

周朝滅亡後有七國並起,秦朝又統一天下,秦後有漢,漢分先後,共歷四百年……

姑娘們本來以為這只是張公子的“新玩法”而已,是以並不特別在意,只是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喝彩叫好。

這種玩法雖然新穎,但姑娘們也算見多識廣了,並不過於意外……

但越聽張然講,姑娘們就越覺得不對,怎麼這故事貌似有點意思的樣子?

怎麼?哥哥你當真要在青樓說書啊……

不過,雖然頗為震驚這位張公子青樓說書的壯舉,但在耐心聽下去之後,姑娘們也緩緩進入了故事之中。

……

“張兄……”

朱辰更是面色震驚,他與眾女子的關注點不同,姑娘們看重的是故事情節,而他看重的卻是這個故事的“隱藏意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光憑這一句,就足夠讓大越朝廷將之列為禁書了!

且這故事是自己聞所未聞的,極有可能是張兄私人所作,其中代表的是什麼隱意?

現在都敢寫反書,這已經不是普通太學生了!

未來敢幹什麼,我都不敢想,必須鐵拳鎮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