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泰亞山的記錄(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過小鎮,前行的人瞬間少了很多,實力不夠的人被入口處的規則擋了下來。
跟在夢靈後面的楊子墨看似一副遊山玩水的樣子,實際上則在尋找合適的機會。
他已經做出了決定,若是大家在神路上沒有什麼發現還好。只要有人發現了神路的秘密,他不會允許有人活著離開神路。
一路上走走停停,神路的前方如猶如有什麼阻擋一樣,每一次前進大家都能感到身體極度的不舒服。
特別是眾人來到了神路五千米高度的時候,所有人都感覺一種很吃力的感覺,卻又說不出來。
一大群人裡面,或許只有楊子墨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高反!
沒錯,就是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在大秦亦稱高原病、高山病,嚴格說是高原病的一種分型。
帝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會產生的各種不適,這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
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常為前額和雙顳部跳痛,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加重。肺通氣增加如用口呼吸,輕度活動等可使頭痛減輕。高原病根據發病急緩分為急性、慢性兩大類,再根據低氧突出損害的器官系統進行臨床分型。
這裡雖然是地心世界,但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雖然這裡不是高原地帶,但泰亞山的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足足是它的兩倍有餘。
雖然地心人常年生活在地心這種低氧環境,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高反。
氧氣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東西,沒有氧氣不容置疑,人類會面臨死亡。
秦星地表空氣中氧氣佔比為21%,如果氧氣含量低於16%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這也就是我們身處海拔高的地區感到缺氧的原因。若是含量低於10%時就會導致人神志不清,低於6%時會導致人休克甚至死亡。
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平時不會為沒有氧氣造成的擔憂,但是長期置身於低氧環境中呼吸就不是那麼的自由。
地心人還沒有進化到可以不需要氧氣的地步,他們自然也會出現缺氧的各種情況。
但是跟秦人想比,地心人更加適應低氧的環境。
正常每10公升的空氣中,約有1.901公升的氧氣,含量約為19%。海拔與空氣含氧量關係密切,海拔高度0米,空氣氧含量約為19%,海拔每升高100米,氧含量下降0.16%,海拔高1000米,空氣含氧量下降1.6%,海拔5000米,空氣含氧量下降8%。
而在泰亞山五千米高度的時候,周圍環境中的氧氣含量已經低於地心人平時生活中的19%,已經達到了11%。
能夠在這個高度自由活動的人都是地心人中有些實力的,若是繼續往前走,又能刷下去不少人。
在場的人都是肉體凡胎,還沒有進化到不需要呼吸的地步,他們只不過比普通人的身體素質更強罷了。
想要繼續往前走,自然是一些實力強勁的人才能繼續下去,這或許就是沒有人走到盡頭的原因。
按照泰亞山一萬七千多米的高度,除非是不需要氧氣的生命體才能走到最後。
之所以三眼族的先祖沒有死在泰亞山上,或許跟他們當初的科技有關。
作為一個遠古文明的倖存者,他們現在的科技實力或許跟曾經相差太遠,又或許發生了什麼變化,走向另一條文明演化的道路。
當初的三眼族人或許擁有高科技的裝備,能夠抵消低含量氧氣環境對他們的影響。
不過現在,楊子墨就能拿出這樣的技術,這就跟宇航服一樣。
宇宙這種無限接近於真空的環境,帝國都能設計出專業的宇航服,想要設計出這種對付缺氧環境裝備還是非常容易的。
是在不行,多帶幾個氧氣瓶也是可以的。
隊伍還在往上攀登,這種天然形成的道路方便了大家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