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汗,如今王庭已徹底統一,各部的規章制度也該動一動了。我們的目標是入主大燕,而非攻下來劫掠。所以在攻打之前,我們必須做好一切準備,以防大燕眾人反撲。”

王城大殿上,迦樓羅一身大燕文人打扮,加上身上重傷未愈,整個人倒真有種大燕讀書人的蒼白。

作為大閼氏的親子,母族強部唯一支援的王子,以及大汗名義上的繼承人,迦樓羅可謂熟讀大燕史書。

所以他清楚的知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尤其是他們這種異族政權,想要同化大燕更是難上加難。

首先是大燕與北夷百年來的仇恨,其次是北夷各部族本身的習俗以及特性。

想當年王叔率部攻入北涼,想的竟不是如何穩下他們攻入之地,而是粗暴到近乎殘酷的全面屠城……

誠然,屠城能最快最簡單的佔領城池,當初北夷的實力也不允許王叔繼續南下。所以王叔之法也不算錯,只是不那麼好而已。

可現在的北夷不同了,當初的二十部聯合到如今的三十六部盡歸麾下,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如此一來他們還能一路攻一路屠城麼?

絕對不可以!

因為這必將激起大燕的全民反抗,極可能讓他們的多年籌謀化為泡影。

他們得打一城守一城,得想方設法的同化大燕人,讓這些人接受他們。

畢竟大多數大燕人也不過是受官府荼毒,自己都朝不保夕的小老百姓,只要北夷政權對他們好,他們說不得就會轉變觀念。

這個東西很現實,卻也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想要達成這一點,他們卻必須要規範每個部族,制定所有部族都得遵守的王庭條例。

比如不能燒殺搶掠,不能胡亂禍害女子,更不能跟以前一樣隨意屠戮大燕人……

他們要先吸收大燕在禮儀文化上的精華,努力轉化自己的思想,從而讓大燕人不說是心甘情願,至少也是啞口無言的臣服。

迦樓羅覺得他說的都是可行之策,是真真正正的治國良方。

然而他這樣想,他的父汗卻並不這麼想。

主位之上,汗王哈丹正笑眯著一雙眼,看似十分贊同,實則略顯複雜的注視著自己這個最出色的兒子。

年少成名、出使大燕、平定北夷,短短三年,他這個兒子在王庭裡的呼聲好像都快趕上他這個汗王了呢。

這不,還不待他出聲贊同,後面便有好幾位官員上前,表示三王子實乃肺腑之言,希望他予以採納。

肺腑之言?

他當然知道老三是肺腑之言,處處都在為北夷考慮。

可先是賽罕後是老三,如今還有他們背後的母族部落,這些人似乎都漸漸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北夷王庭到底是誰的王庭?

是他汗王哈丹的,還是他三王子迦樓羅的?

這些國策可以由他來開口,卻不該由自己兒子越俎代庖。

以前的迦樓羅是很清楚這一點的,可最近卻越來越不聽話了。

他當然知道這是他怠慢了賽罕,迦樓羅對他有了意見的表現,可他並不覺得自己有錯。

汗王怎麼可能有錯呢?

錯的都該是別人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