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大家怎麼在電腦上聽歌呢?

千千靜聽?

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在最初網際網路還處於撥號上網的低速狀態時,下載一個5M左右大小的採用壓縮格式的Mp3都要花費良久的時間,更不用說下載未壓縮的成百兆的音樂檔案了。

那個時候,音樂還是屬於光碟的時代,一張CD裡面可以最多放10首歌進去,而MP3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狀況,它讓一張盤裡能足夠容納個幾百首MP3音樂。

這個數量非常驚人,也促進了MP3檔案的流行。

那麼有了MP3格式檔案,當然還得有個播放器,一開始的是笨笨的Winplay3,雖然笨但是非常好用,佔用系統資源特別低,就算你的機子是486也可以放MP3。

那種一邊幹別的一邊聽歌的操作對於486上的Winplay3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旦在聽歌途中你開啟其他程式。

卡不死你。

後來有有好東西問世了。

&np,itreallywlama'sass!”

不是那句,“Hello,kuu.”

&np問世,他的大小隻有100K,而且頁面很簡陋,只有播放、停止、暫停幾個功能,不需要安裝,點開就能執行。

國內許多MP3的盜版光碟中都帶有Winamp的安裝檔案,這也奠定了他的成功。

不過後來這張好牌又被玩爛了,又是殺手AOL,收購了Winamp,結局可想而知。

蘇晚和她奶奶一樣神通廣大,很快就找著一家錄音棚。

給許惜年吹了一路,說那地方是滬海第一座錄音棚,聶洱、黎錦洸、冼星每這幫大佬都在這錄過歌曲,《某進行曲》的唱片都是在這裡誕生。

地方在徐家彙小公園裡頭,法式風格小紅樓,漂亮極了。

倆人進去逛了兩圈。

許惜年就算沒去過錄音棚,也能感覺出來這裡跟錄音棚似乎有點區別。

人家這一看就是類似博物館那樣賣唱片的地方。

扭頭問蘇晚,“這地方誰給你介紹的。”

蘇晚有些尷尬,“我以前聽我奶奶說的。”

再找人工作人員一打聽,果不其然,人家這早從82年就改成唱片公司的門市部了,供人家淘淘老唱片,進來參觀參觀。

許惜年無奈,“看來你奶奶也是很久沒來過了。”

蘇晚又想辦法找了位滬戲的女講師,叫孔冰。

住在滬戲附近的小區,倆人提著果籃上門。

孔冰長得人如其名,很瘦,頭髮豎成個丸子,露出光滑的脖頸,臉上就一個字,冰。

家裡面積不大,擱了臺鋼琴,似乎只住著她一個人。

孔冰也不怎麼說話,基本只用一個字回答,嗯、啊、哦的,聽了一下許惜年和蘇晚的要求,她才說了第一句話。

“意思是你們會唱不會寫?”

許惜年點頭。

孔冰皺了皺眉頭,“那你唱一下吧。”

許惜年倒也不覺得尷尬,按著印象唱了一遍,孔冰聽到最後微微點了點頭。

“挺好的歌。”

多唱了幾次,一天後再上門,就拿到了孔冰寫好的曲譜,許惜年給人家留下一千塊錢感謝,孔冰也沒說不要。

在孔冰的指點下,二人又找著一家錄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