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對不起各位看官(第1/3頁)
章節報錯
先和支援過這本書的所有朋友們說聲對不起,這本書要爛尾了。
這個決定很艱難,但原本計劃好的後面部分的劇情作者實在是駕馭不住。其實草稿打了很多遍,但有些東西在想的時候還挺好,最後落筆的時候怎麼寫怎麼不對。大概概括一下直到最後的所有劇情和結局,有興趣的話可以大略看看。
首先背景設定,羈絆神和領域神來自中世紀,一個是小國的公主,一個是騎士。兩人是一對苦命鴛鴦。在死後因為有故事流傳下來,獲得了類似英靈的身份。
在他們兩個剛剛成為英靈的時代,還沒有後面那麼強大的力量。因為是英靈,保留了一定智慧和意識。在這一點上,英靈比神明要更健全一些,神明完全因為人類信仰形成,沒有自己性格和自我認知。
後來,英靈和神明的世界——這裡用“神界”來稱呼,神界發生了大變革。
神界變革的原因,是中世紀後期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因為世界各大文明開始交流,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所以人們的信仰、觀念,漸漸在交流中融合統一,原本孤立的眾神出現了關聯。
如果交流讓所有人類都成為一個家庭,那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致命的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不斷爭鬥。引發衝突和戰爭。戰爭、痛苦和混亂,給了混沌惡的虛空勢力可乘之機,被精神感染者不斷出現搞事。
其實原本就有很多被虛空腐蝕精神的人出來搞事(在本書世界觀中),比如傑森等等,但在那個時期更加嚴重,尤其以德國小鬍子(本書世界觀下被虛空侵蝕)引發的世界大戰,造成的問題最為嚴重。
現實世界的戰爭最後以聯盟勝利結束,但神界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戰爭的仇恨,不同國家的仇恨還是存在,給了虛空滋長的土壤。侵蝕愈演愈烈,許多神格(因為單純由人的信仰集合形成沒有意識)因為虛空的侵蝕腐化而墮落,信仰這些腐化神的信徒成為斜教。
羈絆和領域兩個英靈,當時還沒有現在的神力,因為曾經是人,又是公主和騎士,還是喜歡人類。尤其是騎士出身的羈絆,認為這樣下去不行。
為了避免神格被腐化而出現問題,羈絆將無主的神格吞噬。因為身為英靈的他還有身為人類的意識和人格,因此不容易被虛空的力量所影響。
神格和神格之間有不同,火神和水神不同,但差不多是同一個等級,但是有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神界中是最重要的。
人,不一定信耶穌,不一定信佛祖,但只要是人,就會有一些共性。
同情心、道德這些關乎於人之所以為人的概念和信念、理念,這些概念是神界最強的概念或者說神格。
在這些之上,還有一個最強的神格,就是所謂的人理這個概念(象徵所有人性的集合)。
為了保護好這最重要的神格,羈絆嘗試吞噬人理這一概念,但卻無法承受。因為羈絆只是一個英靈,廣義上來說只是一個人,無法承擔這樣重量的神格。
最終,羈絆的“人格”被損壞了一部分,但相對的也獲得了一部分的人理的力量,這份力量被他命名為羈絆。也就是後來他身為神的名字。
羈絆,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個結,除卻智慧以外,人類因為相互交流組成家庭、民族、國家等一個個集體,才擁有了巨大的力量,這是人理的根基之一。
和羈絆一直在一起的領域,同樣和羈絆一樣吞噬了諸多神格,但她沒有去挑戰人理這種級別的神格。而是在羈絆佔據人理失敗後,和羈絆討論過後成功吞噬了另一個神格——領域。
人與人之間的爭鬥,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和人之間存在障礙,國家和國家民族和民族之間圈地,相互不能理解。領域,包涵障礙、壁壘、邊界等等分支。
羈絆之所以讓公主獲得領域的神格,是為了實現他的一個計劃,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瓦爾哈拉。一個人與人之間、神與神之間、空想的世界與世界之間“相互聯絡”,但擁有一定邊界,相互不能隨意干擾的“神國”。
將所有傳說歷史和神話的英靈集中到同一個地方,對抗虛空。(fate世界觀英靈座類似)
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就像潮汐一樣,每過一段時間,虛空會進行一次猛烈的入侵。
虛空是所謂靈魂和意識的對立面。會把一切變為“無”。
而隨著人類的繁衍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虛空會越來越明顯地“意識到”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
(補充,虛空沒有意識,僅僅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毀滅靈魂、文明和智慧,就是這種存在於宇宙中所有地方的東西的本性。)
這種虛空大規模入侵的情況,被羈絆和領域稱為狂潮。
人類歷史上經歷過兩次狂潮,一次在遠古,一次在世界大戰時期(本書設定)
第一次,當時最偉大的亞特蘭蒂斯被毀滅。第二次,因為核武器的出現,戰爭被停止,人類反思戰爭,向現代和平思想邁進,這影響了狂潮的力量。加上羈絆和領域的努力以及神國的初步建立,第二次狂潮有驚無險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