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東北仙門之變 第8章 南茅北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多時,我們三人便到了北遊的小店鋪之中。北遊當先坐在沙發上之後又示意我和我師弟坐下,隨後給我們倆一人倒了一杯茶。
“這次的事情,恐怕遠遠不是那麼簡單的吧。”北遊的指尖敲著桌子,眼睛有些微閉的看向我師弟。
我師弟面色陰沉,沉吟了一下講到:“這次不管怎麼說,多謝你的幫助。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和你沒有關係了,你也不必再詢問。”
北遊眯著的雙眼好像更細長了,指尖敲打桌子的節奏又快了幾分,這個時候我看到他的鼻子和嘴竟然有些發尖,腰間似乎還有絲絲氣體飄出,但是我的天眼已經關閉,看不清到底是什麼。
他突然身上抖了抖,聲音竟然變成了一個尖利沙啞的男聲:“哼,你這小娃娃好不識抬舉,我家弟馬脾性好不會多說什麼,可是在老仙我這裡,你可什麼都不是!”
氣氛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我不明白怎麼一瞬間就突然開始張弓拔弩起來。
這個時候我師弟突然又掏出他那古樸的天蓬尺,刷的一下站了起來,大有一言不合就開乾的姿勢,他冷聲道:“我不管你什麼仙不仙的,如果你想好好談我們就好好談,不想好好談直接就打!”
什麼情況?一瞬間就要開打?我還一臉蒙圈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北遊”聽聞此話,竟然沙啞的大笑起來:“嘿嘿嘿嘿,你這小娃娃倒是好膽色,竟敢和我蟒盤山叫板?我自秦漢時期修行,到隋唐年間徵得仙位!多少年沒人敢那麼和我說話了,哈哈哈哈!”
原來這不是北遊,是北遊仙府的蟒家戰將蟒盤山!它說它從秦漢年間就開始修行,那豈不是……修行了兩千年?!
我師弟本來鐵青的臉色忽擾變的平靜,忽得又坐下抿了一口茶淡然道:“老仙你修行兩千年,道行自然深不可測。只是你忘了,這裡可是湖北,不是東北。不過山海關的規矩雖然已經不太重要了,但是老仙你在這裡想撒野的話,恐怕面對的就不是我了。而是我整個道派。”
仙家不過山海關?!
蟒盤山(附體在北遊身上,所以直接就寫它的名字了)面色不變,嘴裡傳來“嘶嘶”聲。他眯著細長的眼睛盯著我師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我師弟嘿嘿一笑,掏出來一張黃紙,又拿出來一根毛筆奮筆疾書的畫出來一道符然後放在了蟒盤山面前。
“老仙你見多識廣,這道符應該認識吧?”
蟒盤山盯著眼前的那道符,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對著我師弟又點點頭道:“不錯,你這小傢伙面對我竟然不懼說明你肯定有一些底氣。沒想到啊,這麼多年後還能看見他的弟子。”
我師弟聽聞蟒盤山此話,突然神色一正,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對著他行了一禮道:“是我冒犯了老仙家,沒想到老仙家竟然識得我家祖師。弟子在這給老仙陪個不是。”
蟒盤山擺擺手,嘴裡說著:“無妨,怪不得我家弟馬和你們有緣,老仙我明白了。你也好生修行,不可怠慢。”
隨後蟒盤山用一種複雜的眼光看向我,彷彿想說些什麼,但是最終還是沒說出口。我一臉疑惑,難不成我還有點什麼說頭?
緊接著北遊又是抖了一下,打著哈欠對我們說:“好累啊,幸好沒打起來,我家這位蟒仙比較好鬥,所以說話有時候很衝,又很護著我,還請你們別介意。”
我這個時候驚訝的看了一下北遊,剛才那位蟒仙落馬在他身上說話,他竟然都知道?
我師弟也對北遊拱了拱手,說他也是無意冒犯。
北遊微笑著點了點頭,看來是並沒有往心裡去。隨後他又轉過頭來看著我說:“源禮師兄不必驚訝,我們出馬一脈分捆死竅和捆半竅。捆死竅就是仙家落馬(附體)以後,弟子什麼都不知道了,全憑仙家掌控身體。捆半竅就是仙家只借個嘴巴說話或者落馬做事,但是弟子能完全知道在做什麼,能聽到所說的話。我就是屬於第二種,所以聽得見你們的對話。”
我點了點頭,這個也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出馬堂一脈的傳承來源於薩滿教。在我國曆史上,相信你們一定聽過一個強大的國家和開創了這個強大帝國的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和清這兩個朝代,都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也是因為如此,“薩滿”文化,才開始興盛起來。而薩滿一詞的含義代表了智者,在女真語中亦可代表為“神的使者”,“天的奴僕”。
薩滿最早的出現是在黃帝和蚩尤的部落時代。在那個部落時代,幾乎每個部族都有一個能和天地溝通的“祭司”,也就是最早出現的薩滿。他們透過和奇異的符號來溝通天地萬物,以求保佑部落生存,同時又用一種我們不能理解的方式來祈福解災。
黃帝和蚩尤大戰之後,東夷九黎蚩尤部落戰敗,剩下的一些零散的族人南遷為蠻,北遷為胡,故此南北少數民族之中都有薩滿文化的出現。直至黃帝紀元三六零五年左右,也就是公元一一一五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立國稱帝,由北方遊牧民族部落的影響下,這才把薩滿文化正式展現在中原大地之上。也正是有了這個前提,才為後世的薩滿教打下了立教的基礎。
薩滿的教義就是供奉祭祀天地,神明,山河大海,並且溝通天地神靈,以求神力來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且他們還可以使用這種祭祀,為自己降下神力,從而做到為別人驅邪治病,祈福解災。
在此之前,薩滿教更多的是和巫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牽扯,甚至於到了後世,薩滿教還用著一些巫術。
巫的起源比薩滿更為神秘久遠,以至於根本不可追溯,但是從後來的文獻的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它們都在討論一件事情:巫可通鬼神。
《說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易·巽》:“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孔穎達疏:“史謂祝史,巫謂巫覡,並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而巫術的起源傳說,則是在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部落時代。女稱為巫,男則稱為覡(xi)。
相傳在舜帝的時候,為了給老百姓生產食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舜就讓他的一個兒子到巫咸國做了酋長,鹹即善於煮滷土為鹽而得名。巫咸國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龍,地處大荒之中,它與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稱作十巫。加上巫咸人在製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等,以利於析鹽。她們的祭祀,有各種表演,並且附有各種許願和祈禱的言語。所以其他部落的人見到以後,就把這些稱為“巫術”。
後來金朝覆滅以後,女真族也就是滿族,在幾百年後再次入關中原,建立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朝。也正是因為這個朝代,薩滿教的文化盛行到了頂點,諸多薩滿教弟子湧現在了世人面前,直到了清朝覆滅,薩滿教才偃旗息鼓沒了聲息。
但是,薩滿教的另一種延續——出馬堂,則是開始出現在了世人的視線裡。
最早的時候皇太極努爾哈赤還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候,意外之中被胡三太爺和胡三太奶所救,皇太極便立誓以後定當建廟宇供奉這二位,同時又想請長白山一脈的仙家保佑他的基業,他日得了天下必定敕封東北仙家位列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