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斬草要除根(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景雍帝的話音落下,顧磊臨終前的話再次被回憶起,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
顧欽寒垂著頭,沉默不語。
景雍帝見狀,眸光微閃,依舊是一副貼心長輩的模樣,緩緩問道:“對了,關於顧蘇氏來京後的住處,你可有什麼打算?”
顧欽寒頭也沒抬,如實道:“微臣歸京前,木四便將顧府整頓一番。”
景雍帝對顧家的情況也算是瞭如指掌,在他看來,顧家人在品行上,並未有什麼大問題,相反,顧蘇氏還有可用之處。
再者,顧欽寒這邊,也該有個能被拿捏之處。
他是帝王,對於沒有弱點的下屬,再信任,也不敢一直重用。
而顧欽寒這般態度,正好撞進了景雍帝的心坎裡。
景雍帝對此很是滿意,“既然你已有準備,那等顧蘇氏抵達京城後,朕便安排其認祖歸宗。”
顧欽寒恭敬謝恩:“多謝陛下!”
景雍帝眉眼舒展,眼中浮現些許懷念:“你祖父當初冒著世人唾罵追隨朕,你大伯驍勇善戰,他們助朕許多,可朕卻為了大局……”
景雍帝止住了話,唇角勾起一抹苦笑,而後繼續道:“說到底,朕虧欠你們顧家太多,如今能尋著你大伯的後人,朕這心裡總算覺得好受了些。”
“陛下言重了,微臣雖不知當初種種,可祖父與大伯身為臣子,自該忠君愛國,為陛下分憂解難。”
顧欽寒聲音一如既往的淡然,明明是一番恭維的話,入耳卻給人一種十分真誠的感覺。
浮生不動聲色地看了顧欽寒一眼,心裡有些佩服,瞧瞧顧統領這般姿態,活該他得陛下重用。
景雍帝欣慰地頷首,“你與你祖父他們很像。”
當初他秘密召見定南王,定南王也曾說“身為臣子,自該為陛下分憂解難。”
顧欽寒的父親顧磊,是定南王的義子,他們父子二人同定南王毫無血緣關係。
可從當初顧磊不顧生死之憂,也要為定南王平反,以及顧欽寒入宮後的表現來看,他們父子二人皆未辱沒定南王的家風。
顧欽寒根本就沒見過定南王和顧敬亭,對於這二位長者的印象,接來至其父顧磊的口述。
在父親的描述中,祖父世家出身,卻沒有世家子弟的高傲自大,相反,祖父謙遜有禮、為人寬厚,且及有主見。
他因出身於湖州,見多了海難以及海盜搶掠,一心想造出最堅固的船隻,造福沿海百姓。
為此,祖父潛心學習,中進士後,花錢打點回了湖州府,在一沿海的縣裡任職七品縣令,每次處理好政務便到處尋找懂造船的能人異士,潛心研究造船術。
七品縣令這官職到底小了些,祖父自知想要徹底造福沿海百姓,他便不能久居此位。
因此,他憑藉自身努力,使得每次考核都評優,再動用家族關係,步步高昇,最終任職湖州水師提督。
只可惜,他的造船大業剛有進展,前朝皇帝昏庸無道,百姓起義,世道…亂了。
而大伯因自幼跟著祖父奔波於海邊,也絲毫沒有官宦子弟的架子,且大伯自幼習武,跟隨祖父投靠景雍帝后,是軍中最驍勇善戰的將士。
顧磊總說,顧敬亭就是看著像個糙漢,其實心裡細膩的很,他是這世上,最最好的兄長。
顧欽寒記得很清楚,父親每次說起他那素未謀面的祖父與大伯時,眉眼總不自覺的輕彎。
因此聽到景雍帝這話,顧欽寒心想,若父親在九泉之下知曉景雍帝這般評價自己,定是歡喜的。
愉悅的情緒不自覺被觸動。
顧欽寒再次道謝:“多謝陛下誇獎!”
顧欽寒並非天生性子冷淡,只是能牽動他七情六慾的人太少。
身故的顧磊,就是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