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個預感並沒有靈驗,不然蘇末會感受糟心的情緒。

馬車停下後,下來的除了方仕還有一個溫潤爾雅的男子,穿著一身繡著青竹的長袍,對方仕的態度很端正,不獻媚不討好。

258歡快的發出提醒:「宿主大大,這就是顧錦年的良師,謝溫辭。」

蘇末微怔,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她仔細回想一下,頓時恍然。

謝溫辭,原著中被三個孩子拾到荷包,後教導顧錦年的恩師。

在顧錦年的為主角的原著中,對此人的描述不多,主要還是側重顧錦年的勤奮好學。

但從隻言片語中還是能得知,謝溫辭是沿海縣上陽村人士。

元雍二十四年考取舉人功名,後會試落榜後不願放棄,卻時運不濟。

元雍三十年,因父母以死相逼,放棄再考,娶妻生子,夫妻二人感情淡薄。

書中還側重提過一點,其妻乃上陽村孤女,不識字,元雍二十八年捨命相救謝溫辭母親。

當然,書中也沒有明寫謝溫辭的母親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逼得身為舉人的兒子取大字不識一個的孤女。

思緒收回,她看著緩緩朝自己走來的二人,臉上掛起淡淡的微笑,福身行禮,同村長一併道:

「見過縣令大人。」

周圍的村民聽見後,頓時惶恐的跪地行禮。

「草民見過縣令大人。」

方仕微微頷首,話雖溫和,但人站的筆直。

「各位鄉親不必多禮,快快起來吧。」

說罷,他給一旁的十一使個眼色,十一會意,走過去就要扶村民起來。

村民們不知道什麼下人不下人的,他們只知道縣令大人身邊的人他們也是惹不起的,哪裡敢真讓十一來扶。

一個個又跪著磕頭道謝,隨後麻利的起身,往邊上退幾步,低頭不語的。

村長自知他們站在此處不自在,給邊上的陳辭海使個眼色,讓他領著村民們回去。

方仕渾然當做沒看見村長的小動作,眸光掃過面前的村塾,最後落在那處牌匾上。

「村塾建的不錯,有心了。」

「大人謬讚。」

村長受寵若驚,卻也沒攬下所有功勞。

「能建好村塾,多虧蘇氏大義捐獻錢財,若不然下官也只是有心無力。」

方仕收回目光,意味深長道:「她倒是像她父親。」

聲音很輕,村長沒有聽清,卻也不敢多問,只是低著頭,看著地上的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