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雪茹和徐慧真的較量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這場趕英超美,為國爭光的運動卻才剛剛開始。

畢竟定的目標是一千零七十萬噸,截止目前才剛剛完成了四百多萬噸,想要在接下來那三個月裡,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二產量就必須加班加點,大幹快乾。

為此全國人民都被動員了起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全都豎起了小高爐。為了國家建設加班加點的完成目標,基本上是人歇爐不歇。

這麼幹,一天兩天或許沒有沒有問題,但是時間久了問題就漸漸的浮現了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

因為受限於時代原因,參加大鍊鋼鐵的老百姓專業素質普遍不高,甚至可以說壓根就沒有專業素養,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鍊鐵,靠的就是一股熱血和莽勁兒。

素養不高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老百姓在鍊鐵的時候,沒有應有的安全常識和防護措施,不知道該如何在幹活的時候保護自己,

再加上小高爐的建設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時常會出現炸爐,或者是人掉進爐子裡情況造成意外的人身傷害。

為了避免繼續出現這種情況,政府決定向各個公社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和醫療人員,保證農村基層大鍊鋼鐵運動的推進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在這個背景下,北醫附屬醫院的院長找到了劉光齊。

“有什麼指示嗎,老師。”

得到通知的劉光齊來到了醫院院長的辦公室。

“是這樣的…,所以醫院打算派遣二十個人跟隨軋鋼廠的技術人員一起下鄉參加各個公社組織的大鍊鋼鐵活動中,保證基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鑑於你在學校和醫院的良好表現,所以我打算把你加到這二十個人裡,你有什麼意見沒有,光齊。”

劉光齊的老師給劉光齊分析了一下當前的情況,然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雖然是建議但是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老師,我沒意見,我就是國家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面對這種情劉光齊除了答應別無選擇,再說了這也不是一件壞事兒,想要進步就得下基層吃苦。沒關係的人去了那是在受罪,但是像劉光齊這種有關係的去了那就是在掙資歷。

果不其然當劉光齊答應之後,孫光耀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堅持堅持,現在距離年底就剩這兩個多月,等你回來就可以提前轉正了,憑你的實力,到時候別人就算不同意也說不出什麼。”

按照慣例劉光齊要在內科待上八個月,然後在其它科室輪流待滿四個月湊夠一年才可以轉正。

雖然劉光齊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醫院的規矩就是規矩誰也不能例外,特別是這個年代,誰都不敢明目張膽徇私。

不過鑑於劉光齊的特殊情況,醫院還是給予了照顧,把劉光齊的實習工資改成了正式工資,從48.5元提到了55元,除此之外其它的待遇不變。

“我知道了,老師,我一切聽您的安排。”

劉光齊恭順的回答道,

為什麼說要在學校的時候跟老師打好關係,因為學校的老師往往是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級別最高的人物,像劉光齊的老師,作為北醫附屬的院長,領技術一級工資,每個月322元的工資(相當於行政七級)

如果劉光齊不是考上了大學,想要和這種級別的人物接觸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他給劉光齊領路,劉光齊往後升遷絕對是順風順水,現實就是如此。

“嗯,你同意就好,回去準備一下,三天後開完誓師大會就可以出發了。多準備點換洗衣服,農村不比城市,條件比較艱苦,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孫光耀點了點頭轉而叮囑起了劉光齊,作為一名老師,孫光耀無疑是非常合格的。

“您放心吧,老師,我本來就是農村孩子這點苦我還是能吃的了的,我回農村就跟回家一樣,我大伯一家到現在還在村裡呢,農忙的時候我經常回去幫忙。”

劉光齊拍著胸脯保證道。

“嗯,那就好。”

“老師,那沒什麼事兒的話,我就先回去了。”

“去吧”

跟自己的院長老師敲定完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後,劉光齊離開了院長辦公室後,先是在自己科室的病房巡視了一圈,關心了一下病人的情況,其它工作做的再好也不能忘了本職工作,這才是根本。隨後劉光齊又去醫院的小高爐那裡看了看。

看到醫院的職工乾的熱火朝天,劉光齊自掏腰包從醫院門口瘸腿大爺那裡買了幾根冰棒,以自己老師的名義送了過去,贏得眾人的叫好聲後,劉光齊這次返回了自己的科室。

在路過鍋爐房的時候,劉光齊突然看到了兩個熟悉的身影正鬼鬼祟祟到朝醫院裡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