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饒金超的海軍精銳,不斷在西海岸各大港口城市不斷肆掠的同時。

19日上午,西風正勁,一行遠洋的艦隊抵達了港口,艦隊插著帝國的龍旗。

很快,一個個穿著陸軍軍服的帝國士兵下船,他們個個全副武裝,面容剛毅,將百戰之兵四個字印在了精氣神之中。

沐劍聲的激進殖民計劃最終得到了傅丘的認同,一聲令下,三千精銳遠赴莫臥兒。

就此,沐劍聲的賬下多出了三千名帝國的精銳陸軍騎兵。

與之同時,也有諸多商隊更在艦隊後面抵達了港口。

大軍之後,永遠少不了行商。

在帝國開發南洋的時候,就是如此。

有了援兵,饒金超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他先是聯絡到孟加拉總督沙斯塔汗,說服對方投降,並且承諾,願意讓對方坐上莫臥兒的帝位。

一邊勸說,一邊發兵。

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沙斯塔汗的兒子替他下定的決心,綁住了他的父親,開啟了城門。

兵不血刃的拿下孟加拉。

沐劍聲以沙斯塔汗的名義打出了旗號——奧朗則布謀逆篡位,殺兄弒父,誅殺昏君,另立君主,他們是正義之師,只為撥亂反正。

如此,將侵略戰變成了內戰,他們大周只是一方的援軍而已。

大軍一路攻伐,勢如破竹。短短十天之內,他們一共拿下了四十三座城池。

不少莫臥兒的貴族也將牆頭草的作風展現得淋漓盡致,撥亂反正隊伍不斷壯大。

沐劍聲手下的兵力,也達到了七萬。

三千帝國精銳火槍騎兵,五千印度騎兵,兩萬步卒,四萬餘奴兵。

……

另一方,奧朗則布的親征就沒有那麼順利了,他的功績固然驚人。

但強勢的性格之下,各種改革措施,治下早就積蓄了太多的不滿。

以往在高壓之下,這些矛盾未曾外洩,此時有著外部的力量插手,頓時全部都爆發了出來。

內有不少貴族使絆子,外有饒金超的海軍攔截。

從人員調動到糧草運輸,一件又一件的麻煩。

就這樣,奧朗則布硬生生堅持了下來,帶領著十餘萬的大軍奔赴戰場。

不得不說,這位皇帝很有某些明朝君王的風範。

究其一生,一輩子秉承一個原則:不妥協、不和解。

甚至比天子守國門還敬業,直接天子在前線。歷史上,這位君王帶領大軍在德干征戰十數年,以至於莫臥兒人中誕生了新的”軍營一代“,也就是生在軍營,長在軍營的一代人。

奧朗則布這樣,如果換成一箇中國皇帝:外來宗教全部去死,交稅、改宗二選一,邊疆的王公全都改土歸流,在南方跟蠻子在第一線作戰十幾年,從不認慫,聯姻更是不可能的,簡直就是皇漢理想中的千古一帝。

不過很可惜,這位皇帝和真正的千古一帝,在能力上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的。

……

沐劍聲站在河對岸的高臺上,用千里鏡觀察敵軍的情況。

前方是一排排長盾手,那些長盾齊胸高,列陣之後防禦性很強。

接著又有標槍、長矛、刀盾、弓箭等兵種,甚至還有少量火銃兵,但火銃兵都位於中軍,似乎只作為奇兵兼預備隊使用。

那數千騎兵,將領皆著全身鍊甲,頭盔也有鍊甲垂下護著脖子。

第二日。

莫臥兒帝國的幾位大將身先士卒,帶領著騎兵衝鋒,朝著周人殺去。

“列陣!”

“砰砰砰砰!”

他們還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竟然用騎兵朝著火槍陣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