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灝是個孤兒,十六年前被磨石村人吳氏在許江打漁時發現,收養。

吳氏膝下無兒無女,那日正在船上捕魚,見江上飄來一葉小舟,伴有嬰孩啼哭,是時天地變色,大風驟起,陰雲密佈,暴雨如注。

他心頭一緊,環顧四周也不見他人,江水翻湧,小舟猛晃,嬰孩岌岌可危,電光火石間,他靈光乍現,用長繩一頭綁在腰間,一頭綁在船上,隨即一躍而下,縱身朝著嬰孩游去,一番折騰,將其帶回。

吳氏見嬰孩襁褓裡放有一塊玉佩,刻有一字——“灝”,兩人遇於許江,因此起名許灝。

養父教他醫術,對方偶爾在院中打拳,活動筋骨,他想學,但對方不教,說他沒有習武的根骨,他不服,暗中偷學了許多。

許灝十三歲時,吳老師外出打漁,遭遇不測。

自此許灝靠上山砍柴採藥為生,他身手矯健,日子清苦卻又自在,附近十里八鄉,東奔西走,上山下河,很是快活。

兩人很快到了搖山腳下,只見霞光萬丈,彩雲飄飄,瑤草奇花,香氣氤氳,青松翠柏,屹立山頭,宛若仙境。

山巔朦朧,煙霞漫天,隱隱有各類聲響。

兩人正欲登山,一道白煙鑽地而出,轉了幾圈顯現成形,是一名白鬍子老頭,身材短小,面容和善。

老頭看了陸小沁一眼,眼角跳動,隨即對許灝笑道:

“磨石村的小傢伙,你為何跑到此地來了,如今這搖山正是多事之秋,許多人爭奪寶物,你一介凡人,怎敢來此,我是看著你小子長大,於心不忍,因此特來告知,你莫要誤入此山,丟了小命。”

這老人是附近的土地神,許灝早就認識,據說身前行善積德,常助弱小,死後被陰府天子封了土地神。

受其恩惠的百姓為其建廟,常年香火不斷,很是瀟灑。

許灝明白土地公是真心照顧自己,但他已不是凡夫俗子,修行本是爭奪機緣,為了讓土地公放心,悄然靈力運轉,周身赤焰纏身,很是不凡。

“土地爺爺,我現在是修行者了,足以自保。”

土地心頭一驚,走近兩步,揉了揉眼,感受到炙熱的靈焰,確認許灝並未說謊,可那又如何,登山的,那個不比他強大。

許灝剛剛步入修行,豈會是人家對手,這不是自尋死路莫。

土地公心善,還欲阻攔,一道目光射來。

“土地公,你目光短淺,莫要多管閒事。”陸小沁秀眉微蹙,對土地公傳音告誡。

土地公心中咯噔一下,訕訕不語。

許灝心頭得意,這老頭果真被自己震驚地說不出話,隨即陸小沁示意上山,旋即兩人動身趕路。

“土地爺爺,我們走了。”

土地心中嘆氣,畢竟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有了感情,這孩子生性單純,上了賊船還不知曉,自己勢單力孤,招惹不起那姑奶奶,無奈高呼:

“萬事小心。”

許灝兩人穿過繚繞瀰漫的靈霧,一步踏入,只覺天旋地轉,視野難尋,一息後,靈霧散去,視野恢復。

只是出現在眼前的,卻並非是靈寶遍地的仙山。

碧空如洗,鶴唳盤旋。

他們身處一座巨大的石臺上,周圍還有許多人停留,或駐足遠望,或閉目休息。

石臺中心有一道黃色光柱,符文閃爍,沖天而起,是一條天路,共有一百階。

仰頭望去,有人奮力攀登,有人盤膝而坐,愈往上人愈少,最高已有人達到九十六階,閉目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