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視三人,見目光誠懇,柴天諾滿意點頭:“如此最好,束脩你等拿走,事關文道傳承,沾染了銅臭便是不美,明日過午上課,不允遲到半分!”那日起,柴天諾更加忙碌,蒙學經班同開,便是他都有些累的感覺。

三位新收錄的學生底子不差,奈何被府學教的死板,文章默守陳規未有半點新意,與他們扭轉屬實廢了柴天諾不小氣力。

“哥,你又不收束脩,何至於如此賣命?”柳玉珍與柴天諾揉著額角,迷惑不解的問,柴天諾閉目輕言:“若真為了錢,便不這般累了。”

“某想與這方天地留些東西,若是哪天突然走了,也算有些文道傳承在。”

“……哥,你若是走,一定要帶著我和萱萱。”

“那是自然,便是拼死,某也不會把你倆落下!”夏日末尾,院試開始,柴天諾這做老師的親自送學生入的考場,三位學生叉手行禮,面上與過去不同,未有半點忐忑,皆是沉穩。

雖只不到二十天,可皆受了柴天諾文道里的淺顯傳承,便是考不上也無所謂,心性遠超過往。

三位老父也是感慨,大兒們十餘日如若換了人,便這秉性,即便不入仕途走其他路子,一樣可以登峰造極。

數日後放榜,榜單一出眾人具驚,皆扭頭望向柴天諾,案首陶明遠第二崔府平第三石廣裡,今年院試錄秀才三名,皆為浩然書院經班出身!

鳳城教諭權信上前,拱手歎服說:“僅只十餘日教導便有如此結果,大先生文道堪稱絕頂!”經此一事,柴天諾名號更勝往日,清涼府無人不知。

因一個月後便是殤國秋闈,三位秀才未去府學,而是繼續在浩然書院接受柴天諾教導。

期間有富商出巨資懇請柴天諾再開經班,為明年院試做準備,卻被柴天諾婉拒。

三子承載自己心境,須竭盡所能教導,蒙學稚兒漸入佳境,也需夯實基礎以求更好發展,實在有心無力。

“官者,管也;權者,衡也;所以設賞罰,明訴訟……為宦者不可不察也。”柴天諾認真說,三位新科秀才面色鄭重認真聽,相處時間雖短,但大先生於三人心中大不同,近二十載歲月,終得明燈照耀!

“統一言,官者,當為天下先造民福!”此言一出,柴天諾眉角疾抖,浩然正氣洶湧如海,瞬間已是煉氣境大圓滿!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三位秀才也是心神動盪,起身叉手深鞠躬,浩然正氣湧動,魂魄現耀耀光芒。

“師父說的真好!”門外蒲無兩無聲鼓掌,陳山連連點頭,師父堪稱完人,無論修行文道,皆屬世間峰頂,今生能成為他的弟子,實乃三生有幸!

柳玉珍抱著小萱萱坐在矮椅裡聆聽,面上皆是驕傲,兄長便是世間道理,便是浩然正氣!

“便師父這嘴皮子,去欄子裡當迎客的大茶壺,光賞錢一天也數不清!”蒲無兩感嘆,陳山望著她眼角抽動,便師姐這說辭,一個欺師滅祖是該跑不了吧?

“便你會口無遮攔!”柳玉珍揪著耳朵尖使勁擰,痛的蒲無兩大呼饒命,陳山心裡暢快,一個字,該!

秋闈眨眼便到,這次柴天諾沒有去,與他們父輩說:“明遠、府平、廣裡日後必然入京,那道龍門在前,難不成還要某推上一把?”

“你們把心放在肚裡,舉人於某學生而言,中是必然,若是不中,那才怪了。”鳳城縣令宗政清和教諭也在,忍不住笑著說:“大先生,若真是不中那?”

“舞弊,唯有此解!”柴的斬釘截鐵,驚得周圍一干人等倒吸涼氣,這信心,有些過於高了吧?

!鳳城隸屬清涼府治下,清涼府則屬梁州治下,這一日,州府隕城貢院人山人海,披甲持槍的兵卒與大道分立一眼望不到邊。

來自殤國樑州各府的上千學子,提著盛放文房四寶及乾糧清水的提籃緩緩步入貢院,鳳城三子與特意前來相送的父輩,以及鳳城教諭還有縣令老父母拱手告別,轉身步入佇列,面上無半點緊張。

“不說其他,明遠三人這心境遠超其他秀才,柴大先生自傲也是有道理的。”宗政清點頭說,權信卻是苦笑:“不過大先生的信心也太足了,明遠他們並非驚才絕豔之輩,若是能得大先生一兩載的教誨,舉人確應無甚問題。”

“可這統共不到兩個月,時間屬實太短了些。”

“若是這樣三人還能同中舉人,大先生便稱一聲仙神也不虛。”三子父輩相視苦笑,縣太爺和教諭說得對,若是能早些接受大先生教誨便好了,舉子一過,身份立時不同。

待考生全部入了貢院,沉重的泡釘大門轟然關閉,可眾人心中依然起伏不定,也不知結果如何,會不會如柴大先生說的那般,必中無疑。

二十三天後,一隊身穿大紅喜袍傳令兵直奔鳳城府衙,四位大人見到喜報當時便倒吸一口涼氣,真讓大先生說中了!

“喜報喜報,陶家大郎高中鄉試第一名,解元郎!”

“喜報喜報,崔家大郎高中鄉試第二名,亞元郎!”

“喜報喜報,石家大郎高中鄉試第三名,經魁!”傳令兵在衙役帶領下走街串巷來至三府,呼喊聲裡夾雜響鑼,怎是一個熱鬧能夠形容。

“賞、賞錢,每人五兩銀子!”陶姚芳面上盡是驚喜,嘴皮子都變得僵硬,大手一揮,管家立時端著銀錠上前,喜的傳令兵和衙役合不攏嘴,崔、石兩家一樣表現。

便在父輩們扯著大兒想要與列祖列宗顯擺時,三人同聲道:“先於先生說聲去,我等未曾丟臉。”半個時辰後,浩然書院人山人海,偌大的院子竟然盛不下,外邊也圍了一大群。

陶明遠三人於蒲團行禮,柴天諾受了一叩首,阻了二叩三叩,笑著說:“後邊的路自己走,先生不多說,只一言,勿忘初心!”鳳縣浩然書院經班三子同中舉,位列解元、亞元、經魁,梁州過遠不甚瞭解,卻是轟動了整個清涼府。

先前柴大先生便因三百千之事聲名不小,如今因三子之事,更是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