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路上,有些人走著走著,身邊就會聚起來一群人。而這群人走著走著,有的就會離開,有的又會加入。

這就是人生常態。

離開的未必是背叛,加入的未必是同志。

藝廚從開創的時候三個核心成員,到現在的六個核心成員。人員上的擴張並不算快的。這樣和它的規模相一致。

榮羽看聶小青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街道的盡頭。然後就沒有去街道上散步,而是去了大堤上,準備坐著吹吹河風。

大堤上比較涼快,這時候已經有人在大堤的下面游泳了。

五月的星沙,天氣漸漸的熱起來。在大堤上熘達的,穿著短袖短褲的也比較多。榮羽坐在椅子上,腦子裡開始想些問題。

聶小青今天提出的事情,雖然沒有立即發生,但是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或者一年、兩年的時間內發生。

私房菜不是她的歸宿,她有自己的天空。

所以她提前給榮羽說,就是想讓榮羽有一個思想準備。

情感上不捨,但是夢想上卻不能退讓。這就是聶小青的態度,她有自己的夢想,而且也想要拼盡全力的去實現。

有人聚,有人散,聚散之間,卻又是人生常態。

榮羽忽然覺得這種人生自然之態,不正是和自己苦苦追求的廚藝,有著相似的境界嗎?他從前的認知,還是用廚藝來愉悅食客的心態,然後品出超出廚藝本身的味道。

他把這種味道稱之為情緒的味道。

所以有時候,吃什麼並不重要,而是情緒最重要。由此發展成了很多的人文故事和美好的情感出來。

有情飲水飽之類的流行語,也就是這種情緒味道的體現吧。

但是榮羽認為,這還只是一種藝術,並沒有上升到廚道上面。將人的語言藝術化,透過美食來影響人的情緒。

所以榮羽在給客人介紹美食的時候,就喜歡將人文歷史,美食傳承說給客人聽。從而愉悅了客人的情緒,達到自己所追求的道。

但是這個道似乎並不是真正的道。

因為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菜,卻沒有時間和精力來介紹這些菜的人文歷史和傳承,那麼客人用什麼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那麼問題就來了,客人聽不到美食的人文傳承,那麼剩下的就只能是美食本來呈現出來的味道了。

本來的味道怎麼調動情緒呢?

榮羽剛剛的靈光一閃,忽然又陷入到了一種死結。

聚散是常態,但是聚而不爭,散而不離,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態呢?

就像自己剛才用另一種方式來將藝廚和聶小青扯上關係一樣。

想著想著,手機忽然就響了。他並沒有不快。思考問題的時候被打斷其實也沒什麼,打斷了的不一定就是奇思妙想,或許還可能是避免了你誤入歧途。

心態很重要。

“老張——”

“行程定了啊,後天。你把時間留出來啊!”那邊張德勝對榮羽說道,“我派人來接你。這一次我們坐飛機去。我讓人給你定機票,你把身份證給雷霄,讓他帶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