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高鐵和紅橋機場位於一棟大樓的一左一右,中間走廊相接,可以步行趕路。

此時這棟大樓的某處會議室,楊支隊作為今天任務的總指揮正和許培信以及站前公安局的相關領導檢視大螢幕。

這時有同事過來彙報,“各位領導,遠端智慧監控調式完畢,是否進行實驗?”

楊支隊點點頭,“正好G1816列車到站,啟用遠端智慧監控,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說話間,高鐵站出口一股人潮走過來,這些都是G1816次列車的乘車,他們在出站口掃描身份證和人臉識別之後,便可以立即走出出站口。

但他們卻不知道,此時紅橋高鐵站數不清的攝像頭對這近千人進行智慧監視,也就是說只要他們一直不出紅橋高鐵和紅橋機場這棟大樓。

就會被監控一直鎖定。

當然,有些隱私的地方,比如衛生間,比如母嬰休息室,比如工作人員更衣室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辦公室,這些自然沒有監控。

但只要被監視的人進去,十分鐘不出來,便有地面便衣警察趕過來檢視。

所以,這個智慧監控才是楊支隊他們最看重的一個方案,而他在會議室說的三個方案只是補充,只不過智慧監控也有缺點。

它是透過紅橋大樓內的監控攝像頭監控所有目標人物,而監控攝像頭佈置的再好,也是有死角,比如有乘客戴著帽子遮擋了攝像頭視野。

或者乘客戴著特有的反光眼鏡、口罩等都能在一定程度起到擾亂智慧攝像頭的作用。

甚至現在國外黑市上還有一款智慧口罩,它能在一定範圍內改變佩戴者臉部光線,從而干擾攝像頭採集面容。

對於這種情況,楊支隊他們就只能希望在站前出口佈置的幾道檢查能有作用,特別是許正現在負責的計算機3D掃描。

許正現在非常忙碌,紅橋高鐵人流大,本來出站口有十幾個通道,今天為了任務,只留下了四個,而他負責其中一個通道的掃描。

主要工作內容便是檢視儀器掃描乘客在計算機上生成的3D建模,同時這些儀器還有其他功能同步進行,像影象採集、人臉檢測、人臉跟蹤、人臉識別對比、活體判斷等。

只不過,檢測最真實的還是3D建模,其他檢測嫌疑人都有手段進行干擾。

外行人看到這些3D建模只是覺得這和人頭骨差不多,而許正能在這個基礎上瞬間模擬出來大概的長相,再與這位乘客身份證照片進行對比。

當然計算機軟體也可以自動生成有血有肉的人臉,但這需要十秒,現在出站口乘客只需要停留五秒便可以掃描身份證和人臉,包括乘客戴著口罩進行的雙目檢測。

而他自己憑感覺和實力比這個生成軟體更快。

許正馬力全開,才能趕上他負責的這個通道,不到十五分鐘,這近千人便從這個四個通道走了出去,他大概看了有二百多人的3D建模。

標記了有七個人,其中五個是女人,她們的3D建模和她們本人身份證的照片略有差異,但是不是整容,還得進一步檢查。

這十幾分鍾,許正一直忙碌,並沒有看到其他三位同行的工作效率怎麼樣,而劉琳琳一直在他旁邊,她又不參與具體工作,有時間檢視其他三個通道的情況。

發現此時他們三人在乘客走光之後,還在計算機跟前忙碌,原來是他們剛才操作的速度跟不上出站口乘客走出來的速度,只能先儲存相關資料,這不,趁著下一批乘客還沒到來,他們在抓緊時間對比。

光看處理速度顯然許正更快,但是工作準確性有多大,這個只能驗證之後再說。

“許正,你這傢伙速度比他們三人加一塊還快,能行嗎?”劉琳琳有點小擔心他為了速度而忽略了質量。

“琳琳姐,行不行你讓楊支隊派人去核實一下不就知道了嗎?”許正說話間便把他標記的七個人發給了楊支隊,同時在下面標註,這七個人身份證和儀器3D建模不符。

楊支隊一直在留意許正這邊的情況,見到他的資訊,立即派人進行核實,很快資訊便反饋了過來,因為五個女人全都進行過整容,她們在更換身份證資訊的時候在她們當地派出所進行過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