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諸聖和談
章節報錯
洪荒世界。
汜水關前,誅仙陣內。
林雷藉助金剛琢之威,一舉套走老子、元始天尊與西方教兩位聖人身上的多件強大法寶,從而大幅度削弱了這四位聖人的戰力。
如此一來,林雷手中的兩件先天至寶,還有通天教主的誅仙陣,威能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雖然是以三敵四,竟也佔據了一些優勢,令三教四聖一陣手忙腳亂。
輪迴界,浮空島上。
李佑憑藉主宰印記觀察著林雷的動向,將誅仙陣內的諸聖之戰盡收眼底。
“聖人出手,果然不同凡響,隨意一擊便蘊含無窮玄奧造化,時空、輪迴、生滅……皆在一念之間任意掌控。我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還需許多時間的積累才行。”
李佑在心裡默默想道。
眼見林雷憑藉兩件先天法寶,迫得三教四聖連連閃避,除元始天尊之外,無人敢攖其鋒,李佑心裡清楚,諸聖之間的戰鬥應該就快結束了。
三教四聖在失去各自法寶之後,實力大減,再想要壓制通天教主和林雷已不現實,自然也就沒辦法再讓截教門下萬仙去應劫,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罷手言和,重新簽押封神榜,已是唯一的選擇。
對此,李佑並不打算過多幹涉,他只是交代林雷一件事,那就是讓聞仲也和姜子牙一樣,成為封神之事的主持者,從而得以在封神大劫中保全性命。
若是按照原本的天道運轉大勢,姜子牙受命封神乃是天數註定,聞仲顯然是沒有這個資格的,但現在因為林雷的出現,天道大勢發生偏轉,所謂的天數自然也隨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諸聖同意,多一個人來主持封神也不是什麼大事。
以林雷如今展現出來的實力,這點話語權還是有的。
李佑想到這裡,便將目光從林雷身上收回,落到群空間裡,開始清點林雷這次以金剛琢套取到的諸多法寶。
在這些寶物中,最為珍貴的莫過於天地玄黃玲瓏寶塔。
盤古開天,乃是洪荒世界裡面的第一大功德,龐大不可計量,開天后所生天地玄黃之氣結成玲瓏寶塔,乃是後天第一功德至寶,萬法不侵,防禦無敵,幾乎不下於太極圖和混沌鍾,相比之下,其他諸多聖人成道法寶,以及諸多先天靈寶,威力都要遜色於天地玄黃玲瓏寶塔。
除此之外,接引道人的十二品蓮臺乃是一件頂尖先天靈寶,防禦力雖然遜色於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但它能夠抵擋住誅仙四劍,同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防禦至寶。
此外還有七寶妙樹、三寶玉如意,接引神幢,以及老子的扁拐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聖人成道之寶,饒是以林雷如今的神通,想要打造出這等層次的寶物,也需要花費極大精力,還要再加上一定的機緣才行。
“林雷現在是聊天群內唯一一位混元境強者,貢獻也最大,這玲瓏寶塔就交給他使用吧,防禦無敵,外加他化自在身,足可以在諸天萬界中縱橫了。七寶妙樹內蘊七色神光,無物不刷,與七彩寶蓮衣一攻一防,倒也相得益彰,便給七絕好了。至於這三寶玉如意,闡教的立教根本,賣相也挺不錯,我就收下了。”
李佑在心裡想道。
接著,他念頭一動,將三寶玉如意從群空間中取出,拿在手裡。
但見此寶長約尺許,通體金光燦燦,首端呈慶雲狀,有三枚寶珠鑲嵌其中,暗合天、地、人三才,妙用無窮,一股強大無比的聖道威壓自其中隱隱透出,絲毫不下於通天教主的青萍劍。
李佑將三寶玉如意賞玩片刻,只覺手感溫潤細膩,十分趁手,不禁暗自點頭,當下便將此寶收入袖中,隨後又將目光落回到洪荒世界。
不出他的預料,三教四聖在失去各自法寶,僅剩一件盤古幡後,難以對抗誅仙陣與兩大先天至寶之威,不得不退到誅仙陣外。林雷與通天教主見此,也都沒再繼續出手。
失去了誅仙陣的主場優勢,林雷倒不在乎,但通天教主一身實力卻要銳減大半,不復此前威風,難以威脅到三教四聖,何況聖人爭鬥,毀天滅地,若無誅仙陣阻隔,必然殃及整個洪荒世界,乃至於天外無盡虛空,聖人之下,任何生靈都無法倖免於難。這等天大的因果,無論是三教四聖還是通天教主,都不能承受,一旦為之,不啻於是自取滅亡。
這一點,通天教主心裡十分清楚,他此前雖然決意與三教四聖拼鬥到底,但如今形勢徹底逆轉,一片大好,自是不想再與對方玉石俱焚。
而林雷此行的任務已經完成,同樣也不想再節外生枝。
兩人出了誅仙陣,通天教主在與四聖一番唇槍舌劍之後,終於讓老子與元始天尊答應重新簽押封神榜,條件就是將姜子牙與闡教十二金仙釋放。
至於說四聖提出要林雷歸還寶物一事,則是被林雷直接無視了,雙方本是敵對關係,正面交戰之下憑本事奪取到的寶物,憑什麼要還?
通天教主對此深表贊同,他與四聖之間既已撕破臉皮,巴不得對方實力削弱,當然也不願意林雷將寶物歸還。
期間,老子又向通天教主與林雷二人索要太極圖,同樣也遭到拒絕。
通天教主連太極圖的影子都沒見過,自是不假辭色,林雷雖然心知太極圖必然是被李佑取走,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插手,因而也很坦然地表示此事與自己無關,愛莫能助。
老子接連失去三件寶物,其中太極圖和天地玄黃玲瓏寶塔還是防禦無敵的功德至寶,饒是他素來清淨無為,也不禁怒形於色,恨不得同通天教主和林雷再戰上一場,以消心頭之怒。
雙方既已達成妥協,接下來便是商談如何化解此番封神大劫。
在通天教主的邀請下,諸位聖人一起前往東海碧遊宮,共同商討封神之事。
整個商談過程中,諸位聖人為了各自所掌大教的利益,少不了會有一番爭執,其中細節不必多說,單說這些聖人在經過三天時間的商討後,終於敲定了一份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