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最有價值的資源永遠是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般來說老人的行程安排是不會隨便改變的。
今天說了來看機器人,那就看看機器人差不多了,哪怕就在一個基地裡要臨時增加行程都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更別提這可是萬畝基地,算下來有近七平方公里。
但寧孑口中的好東西顯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好在目前負責基地各項安保事宜的都是同一個系統的兄弟,雙方很快就開始各項工作上的交接,沒等十分鐘,寧孑便能帶著老人開始在基地內穿梭。
走出了機器人的測試工廠,上了電梯到基地的地上部分,走出小樓車已經準備好了,在基地裡又繞了好幾條路後,又來到一棟小樓前。
下車,寧孑帶著老人走進了專門的電梯,再次來到地下。經過專門的驗證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地下大型廣場。
站在地下二樓的走廊處,隔著玻璃能看到廣場內一個碩大的物體正在飄浮在地下廣場正中央,物體的四周搭建了臨時的電梯,數以千計的工程師正圍在這個碩大的物體前忙碌著。物體周遭的電梯燈不停的閃爍,帶著工程師們上上下下。
好一派忙碌的景象。
唯一讓老人疑惑的是,他看不太出此時漂浮的碩大物體到底是什麼東西,主要是形狀看起來太古怪了些。
“這是……”
“這是第一代太空科研站八分之一部分,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第一代的太空飛船。主要活動範圍在地球周邊的空間。未來主要承擔太空科研、太空建設基地,以及承擔地月間的擺渡任務。
這艘鉅艦呈蝶形,總計有十層,中間最高的部分有108米。反重力是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太空擺渡時還有兩套核動力系統。太空環境下透過中間的自旋柱調節重力,旋轉模組半徑為450米。在慣性漂流時飛船中部只需要維持0.148弧度/秒的旋轉速度便能產生1g的向心加速度,能讓身處其中的人感覺跟在地球一般無二。
理論上滿載的情況下,生命維持系統跟儲存的物資能讓一萬人在船上生活三年。如果是一半人類一半n1型機器人的配置,那生命維持的時間則能更久。理論上這艘飛船的極限速度能達到光速甚至更快,因為透過科學的系統調配,能讓飛船的總質量維持在零。但目前來說只是理論上,因為如果要讓其加速到光速,可能需要上百年。
不過好訊息是,這艘原型艦啟航之後,我們就能開啟一系列的跨空間穿梭試驗。積累的資料可以讓我們下一代的太空船具備在正常空間跟介質空間穿梭的能力,如果成功的話,下一代的飛船就能擁有超光速旅行的能力。
這些技術的實現,對於我們探索太陽系,改造行星將是巨大的利好。之後一系列行星改造計劃都可以提上日程。我們的超算已經在計算改造太陽系內各個行星、以及行星的衛星可能需要的資源。
幸運的是我們擁有地球這顆極為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這是最好的參照物。比如以地球為參照來改造火星,透過改變火星的角速度跟公轉角度偏心率,來獲得類似於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同時我們還能計算出給火星加入多少水跟光照能讓火星地表擁有近地球的環境,並透過人工調配大氣層,來滿足人類的需求,短時間內完成星球的宜居改造。
換句話說,我上次跟您談過的太陽系文明開拓計劃,有希望在我們的第一艘太空科研站正式啟航之後提上日程了。我們擁有了能夠在極端環境下,在星球地表登陸建設的人型機器人,還擁有了擺渡船,未來更會擁有完整的星球改造技術,只要成功一次,就能開始在太陽系大批次的複製,移民,讓我們的文明在這個太陽系裡開枝散葉。”
寧孑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一板一眼的介紹道。
老人怔怔的看著眼前這一幕,下意識的感慨道:“太空歌劇?”
寧孑聳了聳肩,答道:“不,不是歌劇,是現實。我很有信心,之前的五年計劃能順利完成。除此之外,我們跟華夏航工合作的新一代反重力運載機也已經在開發建設中。不過那個更簡單,主要是使用建造這艘飛船的邊角料製造,在他們的試驗基地建設。
那款產品理論上安全係數會遠遠高於現在的航天器,也就是飛機。而且對於機場的要求會降低。因為反重力動力本身需要更寬闊的機身,所以內部空間也將相應擴大,一架普通的運載機,甚至能在其中設計一個小型的消防局。整個航空安全邏輯也將可能隨之更改。
另外大氣層內的合作產品,還有一個空中救援平臺在籌備中。具體就是建設一個大型的空中作業平臺,可以進行各種危機響應。對了,我們還在籌備針對未來這些反重力航空器可能的事故調查籌備工作,我們用電腦模擬所有可能出現的事故,以此來培養我們的駕駛人員做針對性的模擬機訓練。
除此之外,我們的實驗室接到了很多合作邀請。主要是開拓太空旅遊專案的。不過我沒打算跟其他家合作,針對太空旅遊我們有專門的團隊正在進行市場調研。不過這些都是順手為之的事情,我們最大的競爭力就在於可以讓旅客無需經過特別的針對性訓練,就能暢享目前所有可能的太空旅遊專案。
包括但不限於太空360度觀看地球,失重體驗,近距離觀察衛星運作,體驗在太空使用升空望遠鏡等等這些。當然還有一些經過簡單訓練的專案,比如太空行走。透過開發這些商用專案,我們整個太空開發甚至能在初期達到自給自足。”
寧孑介紹完後,兩人似乎都沒了說話的興致。只是靜靜的看著巨大地下廣場內忙碌的工程師們。
跟巨大廣場中心那八分之一的飛船比起來,所有的人都如同忙碌的工蟻一般,讓人不自覺地便感覺到人類個體的渺小。尤其是想到如此巨大的飛船真的升空跟巨大的地球比起來又是那樣渺小,便能讓人心底生出無力感。
但是當想到渺小的人類也能透過種種手段去改變巨大的星球,那種感覺便又不一樣了。很容易便會升起人能勝天的錯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寧孑此時描述的未來的確就是人能勝天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