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寧孑的溢美之詞(第1/3頁)
章節報錯
竇廖真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標準的程式設計師,雖然他比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程式設計師都要高階。
比如不善言辭,略微自閉,是真的那種自閉,而不是喜歡讓別人自閉那種。尤其是面對面聊天的時候,不太會找話題。但在網路上還是相當活躍的,往往會表現出現實不一樣的一面,甚至可以很有進攻性。
跟寧孑沒吵贏過,自然是說得是網路上的交流。
事實上,竇廖真還真沒有在現實中跟寧孑見過面,等會將是第一次,畢竟兩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恐症狀。眾所周知,社恐患者一般都是不喜歡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人家的地盤上交流的。
這次如果不是要慶祝n1人型機器人原型機正式問世,他還不會從深城來到京城跟寧孑見面。
當然,對竇廖真來說,這次來最重要的還是看一眼原型機,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是透過網路跟影片與n1進行各種互動。
用一句大家最喜歡的比喻,n1人型機器人同樣像他的孩子一樣。
從蹣跚學步到現在不但能適應複雜情況的運動,還具備在複雜地形下進行作業的能力,同樣離不開他這段時間一次次的修改各種演算法,對各種硬軟體進行微調。
當然,出力的也不止是他。
事實上很多關鍵的問題點都是寧孑這邊給他的提點,這也是竇廖真不願意跟寧孑爭論的原因。有些東西沒法比的。
他解決的了的問題,寧孑這邊能解決,他解決不了的問題,這邊似乎也能解決,雖然嘴上不說,但次數多了竇廖真心裡也是有挫敗情緒的。具體表現就是一旦雙方就某個技術問題產生爭論,雖然嘴硬,但是心底也在懷疑是不是自己錯了。
當然事實證明,當他在網上跟寧孑展開爭論的時候,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他錯了。但心高氣傲的人心底那口氣卻是淤積在那裡的。就盼著有朝一日能找回場子。
只是到現在這個場子還沒找回來過,所以只能暫時選擇不爭。
可惜竇廖真不知道的是曾經哈佛大學有位多米尼特·鄧肯教授也在排著隊想著要贏寧孑一次,但到目前為止同樣還沒成功,如果知道的話,他也許能跟多米尼特成為不錯的朋友。共同傾訴心中的苦悶。
很多時候天才們的悲哀就是同一個時代有個更出眾的人始終壓著他們一頭,讓他們的成就顯得不那麼亮眼。
……
穿過了太空學院就是聯排的大型試驗大樓。
這也是體大最著名的實驗室孵化基地。
每年世界範圍內都有年輕有為的教授、研究員被吸納到這個體系中,在一棟棟大樓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實驗室,並透過接取基地釋出的任務來升級實驗室。這也是基地能始終保持科研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拿到實驗室積分對於這些研究員來說是極有用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還沒來得及在學術界功成名就的年輕科學家而言,他們可以透過積分換取他們所能想到的一切。
最新的裝置,甚至是未來的前途。
當然這就又需要他們把幾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手中的任務上。哪怕是帶研究生都得兢兢業業,畢竟有著合格的助手才能事半功倍。
經過這裡時戈東樹沒跟竇廖真聊天,只是在心頭默默感慨著。
說實話,看到這一排排的實驗大樓,戈東樹都佩服寧孑的管理能力。
能把如此多的心高氣傲的大老都管理得井井有條服服帖帖,讓上百個實驗室進行有序競爭,每年都有晉級跟合併,還能讓這些實驗室都按照想法去使力,在做多了管理工作的戈東樹看來,這難度可不比搞科研要簡單,甚至更難。
這就需要非常細緻的做各種統籌才能保證資源得到最高效的分配。
即便有為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都做不到這一點。更別提體大的研發基地還不是以利潤為第一要務,科研又很難界定kpi,自然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