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潛移默化(第1/3頁)
章節報錯
臺下暗流湧動,但都已經跟寧孑沒什麼關係。
正如他說的那樣,這跟世界應該相信科學,起碼就目前來說,根據全球自然條件,能夠精確控制全球雷電做定點引導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正如寧孑說的那樣,隨便拿這個問題去諮詢任何一位相關專家,都會給出相同的答桉——不可能。
所以這件事情當然便是沒發生過。至於寧孑的預言為什麼這麼準?那必然是栽贓了。
這種事情對於某個國家來說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針對華夏最頂級的科學家這種事情,他們肯定做的出來。報告這麼寫,的確沒什麼問題。
只要大家都默契的不在提起,那這件事就相當於沒發生過。
當然疑惑還是有的……
寧孑這傢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這個能力?
並不是不相信科學。
在寧園的天文學論壇之前,如果有人說找到了一大塊負質量物質,且還有著反重力跟可融合這兩個特點,大概同樣會有一群科學家蹦出來說這不科學。套用某人的話來說,科學已經快被玩壞了。
甚至有人懷疑寧孑打著相信科學的口號在玩魔法。
當然這種並不唯物的話,是不會在公開場合談的。
不管如何,當寧孑展現出巨大的價值,起碼已經擁有了他不想回答的問題,沒人能從他口中得到結果的自由。
至於對方可能的報復,那是三月需要操心的事情。
寧孑需要忙的事情還有很多,表現出的強勢終究是需要實力來支撐的。
這個時代的實力又主要靠能擁有別人沒有且極具威懾力的東西。這也直接導致寧孑很忙碌,三月提供的資料需要整合,這甚至一度沒時間去思考已經快要找到答桉的難題。
當然也還好有三月的輔助。
一萬畝大型科研基地的實驗大樓並不是白建的,從雙旦大學跟其他高校招攬的那些華夏高階研究員們自然也要充分利用。圍繞著充分利用負質量材料跟自行走機器人的資料,寧孑在三月輔助下,正將這些資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課題,透過釋出任務的形式,丟給數以百計的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接了任務之後,則需要在考慮這個時代工藝水準的前提下,在實驗室給出這些技術工業量產的可行性分析跟報告。
這是一個相當繁瑣的工作。
畢竟三月儲存的許多技術資料並不能直接用,原因無他,畢竟其資料中許多技術細節是建立在數十年打造的工業基礎之上的。最優解並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這部分技術細節必須得單獨挑出來,讓現在的研究員跟工程師們想辦法解決,尤其是得想辦法解決那些量產方面的問題。
沒錯,研究中心釋出的任務都是直接跟工廠結合的。出了實驗室成果只能拿到一部分積分,實驗室成果出了之後研究中心會啟動程式跟相應的企業展開業務洽談,談好之後實驗室就得派人去廠裡盯著,從試生產環節到正式生產環節全程參與。協助廠裡的工程師解決量產技術問題,才能拿到所有獎勵。
真要說出起來,這要求明顯過線了。
但寧園給的的確足夠多,積分達到晉級要求不但能兼併擴大別人的實驗室,增添各種裝置,拿到豐厚的獎金跟自主研究資金支援,還能在每三年一次的綜合評定中,總積分在前百分之二十的研究員還能直接被寧園推舉為院士。
尤其是最後一條,對於諸多年輕科學家來說絕對是極為誘人的獎勵。
畢竟以寧孑目前在學界的地位,是有資格給出這種承諾的。
都在一個圈子混,大家的訊息都很靈通。今年增補院士其實已經開始,已經開始傳已經很多年都不問外界世事的老院士今年都專門寫了推薦信,至於是推薦誰,就不用說了。
現在唯一的疑問是這次寧孑是上院士還是上雙院士。後者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科學院跟工程學院都覺得寧孑可以入選。
事實也的確如此。
作為最年輕的菲爾茲數學獎跟圖靈獎獲得者,如果不能加入科學院,那科學院就是笑話。同理,寧孑在實驗室裡還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不管是矽碳異構三維晶片,還是龐大的負質量材料,都足以讓他納入工程院的視線。
畢竟材料學、計算機學科這一類都能歸屬於工程技術學科領域。
作為未來華夏最年輕的雙院士,以及在其多面研究領域都都能一言九鼎的成就,寧孑未來想要推薦誰為院士,反對的人肯定不會太多。
更不用說獲得成就之後還能重新分配住所,提升居住環境,等等針對家庭的獎勵措施了。
說白了,科研人員也是人,是人都有著對名利的追求。
能出成果,還能擁有未來,足以讓所有實驗室負責人做事時都動力滿滿,哪怕是帶學生都認真專注了許多。因為在這裡導師不需要花費精力出去跑專案,甚至寧園也不建議導師去跑專案,不管是想要賺錢還是想要得名,都不如直接接寧園釋出的任務,行動邏輯自然就不一樣了。
導師帶出的學生越優秀,也意味著能有了更趁手的幫手。尤其是那些接了幾個任務的實驗室,實驗室裡優秀的學生,那可都是寶貝。尤其是在跟工廠對接需要出差的時候,能夠獨擋一面的學生可是能為導師賺到不少寶貴積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