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三月論壇上釋出的湍流演算法,今天我們做了一系列測試,目前它對強度大於300G的DDOS攻擊防禦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百,錯誤率為0!我不知道這款演算法是怎麼做到的,但它是真的能從無數連線中將惡意的攻擊跟正常訪問區別開,告訴你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當然,當然,好了,阿曼德,我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你先別激動。我現在需要知道的是,這個……嗯,是叫湍流演算法對嗎?這項技術的專利在誰的手上。你知道的,這很重要。”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羅伯特,說了你可能不信,我剛才專門讓公司法務部門在全球範圍內查詢了關於這套演算法技術的專利情況,目前得到的答桉是在全球主要國家這項技術都沒有申請過任何專利。沒有專利申請,一個都沒有!雖然在說明書上,留下了一個收款賬號,還有詳盡的收費標準,但是對方並沒有申請專利!”

“你說什麼?開發者沒有申請專利?”

“是的,你沒聽錯羅伯特,知道嗎?我最初也是不信的,但我親自去查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關鍵詞進行搜尋!沒有,都沒有!現在我們敢肯定,關於這套湍流演算法的一切都沒有申請過任何專利,只查到了一個相關的著作權登記資訊。但作者卻直接將原始碼公佈在了論壇上,只在說明文件裡附帶了一個收費標準!”

當阿德曼·迪斯將這個結論用極為激動的語氣再次強調了一遍之後,羅伯特·芬尼先是愣了愣,隨後眼中迸發出了璀璨的光茫。作為思科的營銷高管,他當然明白沒有申請專利意味著什麼。

這可是一個萬億規模的空白市場,對於世界任意一個網際網路安全方桉提供商跟網路裝置製造商而言,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在兩人看來這顯然是演算法作者犯下的極大錯誤。

或者說這位可敬的作者大概根本沒有意識到湍流演算法具備多大的商業價值。

想想看吧,當演算法普及在各類網路資料交換裝置上,意味著數以億計被用於DDOS攻擊的肉機將失去原本的作用,這對於華爾街那些公司而言,絕對是天大的好訊息。

要知道每年華爾街的那些大公司為了防禦各種網路攻擊,可是花了極大的價錢。

現在有了這項技術,他們會迫不及待的對所有裝置進行迭代。當然不止是華爾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服務提供商,所有的遊戲服務商,雲服務提供商等等,都會為之瘋狂。

當然快發瘋的人中也包括了此時正面面相覷的兩人。

羅伯特·芬尼甚至忍不住嚥了下口水。

“沒有申請專利,只是在說明書裡給出了一個收費標準?而且還是直接能使用的?”

“是的,羅伯特,還是非常詳盡的多版本,甚至還包括了可以直接寫入晶片的硬體版本。唯一的問題只有一個,說明文件裡強調了,如果進行商業化應用,必須首先購買啟用碼,否則後果自負。硬體版本每個啟用碼對應唯一一臺的裝置,軟體版本每個啟用碼對應一臺伺服器裝置。”

“兩者的區別呢?”

“這就是我們還不太明白的地方了。原始版本跟啟用後的付費版本已經分別進行測試,但在所有的實驗室環境下,兩者不管是對於DDOS攻擊還是惡意爬蟲的效果基本都差不多,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區別。現在測試還在繼續,我們的高階工程師也正在對原始版本的原始碼進行分析。”

“都一樣?阿德曼,道格拉斯先生肯定不想聽到這樣的回答。我相信這其中肯定是有區別的。好吧,技術上的問題我不太懂,但也許可以讓我們的科學家們將啟用前後的原始碼進行對比,找到其中的差異?”

“當然,羅伯特,事實上我們已經嘗試這樣做了。問題是啟用碼大概對應了一個加密演算法。公共版本的確是開放的程式碼,但是使用了啟用碼之後,原本開放的原始碼直接被加密了。我們的科學家正在嘗試破解加密演算法,壞訊息是這的確很麻煩,即便不計成本的使用超算可能也需要很長時間甚至永遠都無法破解。”

“好吧,那麼你們跟原作者聯絡上了嗎?”

“論壇上只留了一個電子郵箱。我們早已經去了郵件,但還沒有收到回覆。這個電子郵箱是屬於華夏的易網公司,我們在查詢作者身份的時候,有了些有趣的發現。最近普林斯頓的《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留下的電郵通訊地址跟這個這個郵箱相同,論文作者的名字叫Ningjie。”

“數學論文?”

“是的,解決的問題也很有意思,關於超維立方體猜想的一篇論文,這恰好也是計算機最佳化方向的一個問題。現在數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作者已經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猜想。我也已經找人跟《數學年刊》的主編聯絡過了,但對方不肯提供作者的電話號碼。對了,還有個趣事,你肯定想不到。”

“什麼?”

“論文跟演算法的作者,也就是那個Ningjie,其身份是華夏一所體育大學的學生,讓我想想,對了,叫燕北體育大學。”

“燕北體育大學?燕北大學的分部嗎?”

“不不不,就是燕北體育大學,跟燕北大學沒有關係。不過我在網路上查到了訊息,燕北大學不久前支援這所大學建了一個數學系,據說這個Ningjie是這個數學系唯一的學生,但還沒正式進入大學學習。上帝吶,華夏人的想法真是太古怪了。”

“的確太混亂了!華夏人就是喜歡把本該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不過我對這些並不關心。所以現在我們得到的資訊是,演算法作者是一個華夏還沒有正式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他是一個數學天才或者計算機方面的天才,發表過一篇數學論文解決了一個計算機難題,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資訊了。”

“從這個身份我們大概能判斷出,他可能對具體的商業盈利模式跟專利盈利模式並不瞭解,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根本不知道他設計的演算法應該先申請專利才能賣個好價錢,對嗎?”

“我猜大概就是這樣,羅伯特。但這沒法解釋為什麼他會要求在商業領域使用需要先對程式碼進行啟用。還專門為此設計了一個啟用碼生成器跟相應的加密演算法。”

“不不不,阿曼德,你還沒明白嗎?先不要管那該死的啟用碼了,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找到那個叫Ningjie的傢伙!再給那個主編打電話,要到作者的電話號碼,然後告訴我們在華夏的同事,讓他們立刻上門拜訪,如果能把人拉入思科,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對吧!你當然應該知道!”

“可是那個主編不肯……”

“可以給錢!給很多錢……天啊,這還要我教你嗎?阿曼德,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價格的,如果他不肯開口,那一定是價格還不夠高。去告訴那個該死的主編,他想要多少!只要在五萬美元以內,立刻答應他,一秒鐘都不要猶豫,懂了嗎?!”

“……”

……

類似的對話其實同時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上演著。

雖然只是針對演算法的初步測試,但三月版主的名頭,搭配上初步測試的結果,已經讓無數人意識到這個新的演算法即將對於整個網際網路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

簡單來說,湍流演算法的橫空出世相當於一個補丁,一個為現在的網際網路跟未來的物聯網安全所打造的專用補丁。

從網際網路誕生之初,組成網際網路最基礎的TCP/IP網路協議就有著天然缺陷,這直接導致基於大流量的DDOS攻擊對於整個網際網路安全來說幾乎是無解,對於從業者而言,只能進行被動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