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于謙:老而彌堅!(第1/2頁)
章節報錯
把寫好軍事戰略規劃的宣紙遞給張讓,道:“仔細謄抄一遍,蓋上朕的私印,送到兵部去,請於少保過目這份強軍計劃,於少保若是沒有意見,就讓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仔細討論有無落實的可能性,之後再到文華殿找朕討論具體的落實方案。”
其實這個軍事規劃簡而言之就幾件事。
大明兵力擴增到三百五十五。
時間未定。
坦克擴增到一千輛。
時間未定。
南海艦佇列裝五十艘戰艦,成立東海艦隊,亦列裝五十萬戰艦。
時間未定。
漠北三大都司、東北都司、中南半島五大都司,開始逐步配裝火器,以將強大明對邊疆區域的絕對勢力的掌控。
時間未定。
只要時間不定下來,這些事情就可以慢慢操作,畢竟一步到位,大明也真拿不出這麼多錢,也沒有這麼多的資源立即到位。
而且修養生息三五年後,就要對日本、朝鮮、呂宋島、滿剌加用兵。
以後的西伯利亞高原、孟加拉灣區域,估計都要打一打的。
所以軍事戰略佈局是個漫長的有生之年系列。
兵部衙門。
于謙其實已經基本上是個閒人了,現在兵部這邊有事的話,基本上都是何健在處理,除非關係國家對外戰略這種大事,一般都不讓於少保操心。
這不是兵部上下想架空於少保。
是因為於少保年事年邁。
大家想讓他少操心。
于謙也樂得逍遙。
他其實早就想致仕回老家了,但上皇和陛下都不準,非得讓他留在京畿,要讓他擁有最輝煌的落幕,親眼目睹大明的蒸蒸日上之路。
于謙也看開了。
沒關係,大不了到時候死了,就讓於康和于冕把他的棺梓里多放點冰塊。
落葉終究是要歸根的。
所以這些年,于謙早就寫信回了故鄉,讓族人給他修好了墓地,畢竟人到了他這個年紀,很多後世都要早做準備。
甚至連棺槨都已經準備了。
此刻於少保喝著茶正在和何健閒聊,聊的是中南半島五大都司的事情,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中南半島最強大的五個邦國已經被大明打爛了,只能任由大明安排。
不過為了避免當年交趾黎朝的事情出現,中南半島現在那邊的監督體制依靠南錦衣衛,儘量不讓中南半島的土著被官員壓榨得太慘。
其實主要是給當地的權貴、富賈留空間。
老百姓沒有權貴富賈支援,造不了反。
當年交趾能獨立,是因為黎朝的黎利背後有當地的權貴富賈支援,有兵有錢有糧,自然就有資格造反,但現在大明把中南半島的權貴、富賈團結起來,大家一起發財的話,這個隱患就小了很多。
何健忽然壓低聲音,“黔國公一脈,對雲南的影響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