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是判斷人才的唯一標準,但卻是最快的方式,不管怎麼說,哪怕是封建時代,朱見濟還是覺得,既然能科舉高中一二甲,自然應該是人才。軥

就好比後世高考的全國前一百名一樣。

讓一二甲進士優先出仕,合乎情理。

而且這是給世家士族許諾一個保證。

畢竟隨著各個部門機構的增加,以及人口的暴增、各行各業的發展,國家對公務員的需求也會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朱見濟自然願意重用科舉前列的人才。

大家一聽,心裡都鬆了口氣。

說實在的,現在的大明臣子若非迫不得已,真不願意因為利益和皇權爭鬥,別看廣安帝平日裡不怎麼參加大小朝會,但大明的臣子其實是有點畏懼他。

現在陛下允諾一二甲進士依然優先出仕,這就保證了世家士族的利益。軥

坐擁各種資源,世家士族子弟還拼不過寒門子弟麼。

而且陛下說的有道理。

現在的大明生機蓬勃,各行各業快速發展,尤其是與軍事、海貿、農業相關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缺口太大,加上工部道路交通司的大專案、各地總醫院的設立,甚至陛下大明皇家電力公司的發展,都還需要人才。

透過科舉選讀書人,再培養科舉同進士之後的人成為專業人才,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既然陛下讓步了,文臣們自然贊同。

於是紛紛附議,「陛下聖明!」

利益蛋糕只要劃分清楚,大明的君臣就能和睦相處。軥

而武將勳貴們則又不樂意了。

要建立一個軍事大學?

那以後自己家族的子弟們豈非要和軍事大學出來的人去競爭將領的崗位,尤其是沒有世襲權力的子弟,豈非失去了保證。

朱見濟一看滿堂的武將都神情黯然,卻又畏懼自己而不敢說話——

武將們確實有點憋屈。

這些年大明的戰事,戰功主要集中在金戈集團軍,其他部隊,也就邊軍能撈一點功績,地方都司基本上都在打醬油。

甚至廣西都司還打了敗仗,被問責了一批人。軥

大明武將勳貴的地位急劇下降。

現在文官集團同意了陛下的這些手筆,武將勳貴們哪有底氣出來反駁,只能憋屈的忍受,只不過心裡已經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了。

朱見濟知道,這是封建時代,武將勳貴們在五軍都督府的地方都司、親軍二十六衛,以及在邊軍之中都還有勢力。

需要拉攏。

再者,軍事大學可以培養人才,勳貴武將們的子弟中,也有大量人才。

繼續道:「關於科舉,就此定奪了罷。而朕方才提出的軍事大學,肯定需要設立,選拔人才可以透過武舉和科舉,另外,我大明眾多的勳貴武將素有軍事素養,家族的耳濡目染下,勳貴武將的子弟亦有其才,所以朕以為,勳貴世家的除了可以世襲爵位、職位的子弟,其餘子弟,可以擇其優秀者直接進入軍事大學深造的。」

這是給勳貴世家一個保證。軥

勳貴武將們一聽,頓時大喜過望,陛下仁厚啊!

紛紛跪地謝恩。

朱見濟繼續道:「不過,我大明如今軍事蓬勃發展,雖然當下四海昇平,然而軍事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保證,儘管勳貴武將的子弟們可以直接進入軍事大學學習深造,但在軍事大學裡,將會施行優勝劣汰的畢業制,若是不能畢業,自然不能去軍伍裡任職,而就算任職了,在軍伍之中,也將施行競爭、淘汰制,這事牽扯到後期的部隊改制,暫且不提,諸位心裡有個數便是。」

機會

已經給你們了。

你們自己把自己的後人教育好,到時候被淘汰了,別怪朕沒提醒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