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那邊,已經在盡最大的力量擴大礦石的開採和冶煉規模,包括山西的露天煤礦,都在瘋狂的加班加點,以滿足國家的需求。

朱見濟本來不願意大肆開採國內的資源。

但必須滿足當務之急。

而中南半島那邊的開採還在起步階段,產量還沒上來,所以必須國內加大開採和冶煉規模,來滿足需求。

等以後中南半島的資源開採走上正軌,國內就可以降產能。

煤炭石油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還是先用國外的!

朱見濟話都說到這個地步,卻決口不提于謙致仕的事情,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于謙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陛下是一片好心。

君臣喝酒,聊家國大事展望未來,甚是開懷。

飯後,朱祁玉去了壽康宮。

吳太皇太后近來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經徹底聽不見了,一天到晚都在那裡發呆,甚至除了朱家這一批人,她已經不認識身邊的宮女好內侍了。

而且雙手隨時都在輕顫。

御醫對此無可奈何。

只能看著她一天天的老朽。

朱見濟也無可奈何。

不出意外的話,皇祖母應該是帕金森和阿爾茨海默症,現在只是忘記了宮女和內侍,再過些日子,恐怕連自己兩父子她都要不認識了。

畢竟是七十八歲的老人了,比于謙還大兩歲。

于謙告退回府。

他現在不太願意呆兵部,他老了,而兵部那邊有何健等人主持大局,雖然兵部所有人依然唯于謙馬首是瞻,但于謙想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所以索性不去兵部,免得何健和兵部的侍郎們畏手畏腳。

當下大明,少他一個於少保,影響不大。

朱見濟則帶著李順達出了皇宮,直奔東宮軍研院,在軍器監上改制的東宮軍研院如今已完全私有化,屬於朱見濟的皇家產業。

東宮軍研院裡原本的一眾官員,願意的,可以直接去國家軍研院任職。

待遇和職級不變。

畢竟國家軍研院的官員屬於朝廷官員,所以去的人不少,包括火藥專家加索爾,畢竟有編制品級的嘛,鐵飯碗端著比較穩妥。

當然,絕大部分還是留在了東宮軍研院。

如今東宮軍研院和國家軍研院裡,基本上沒有尸位素餐的人,因為兩院搞的火器專案實在太多,人手一度很緊張。

所以不論在哪邊,都有不錯的發展。

而朱見濟為了讓東宮軍研院留住人才,在改制的時候,把所有人的待遇都提升了一截,並且東宮軍研院的專家人才,依然享受國家的「院士」待遇。

如今兩院,有個院士體制。

而院士屬於國家官員!

但只有技術最頂尖的那一批人,資格最老的那一批人,才能列入院士之中,這些院士都是各專案的負責人,在原來的薪俸之外,還享受每月三十兩白銀的院士津貼。

待遇相當之高。

所以兩院的院士們一年的收益,折算下來將近一千兩白銀,高過了大部分的地方官員,若是加上年終績效獎,比如加索爾和施辛這樣的人,一年兩千兩白銀隨隨便便拿。

當然,現在大明所有的官員的年終績效獎都很高,幾乎是他們的半年的薪俸,已經施行好幾年了,為高薪養廉打下基礎。

等大明外擴結束,就該整頓吏治了。

而食君之祿,分君之憂。

兩院的院士也沒讓朱見濟失望,讓大明的火器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更是打造出了蒸汽機這樣的跨時代神器。

到了東宮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