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玉郎道:“今春,你關於蝗災的建策起了奇效,朝廷在開銷不大的情況下,幾乎是完美的解決了山東蝗災,按說,你應該升官,但朕不打算讓你去地方體系,朕想在京畿建立一個新的部門,這個部門目前來說地位不高,甚至有可能還要低於最初建立時候的內閣,也比九寺五監低,而且建立之初,算是個幕僚機構,且沒有實權,你可以願意出任該部門主事?”

黃玉郎笑道:“陛下但有安排,微臣自當傾力以赴!”

哪有資格挑三揀四。

朱見濟便道:“這一兩年的科舉,翰林院沒有新進進士,都放進了北京大學,你出仕山東之前認識的翰林院進士,可還有未出仕的?”

黃玉郎搖頭,“沒什麼聯絡。”

就算有,也不好說。

作為朋友、同窗、好友,你地方官員和京畿閒置進士可以通書信,但若作為臣子,聯絡的頻繁了,給天子的印象不好。

所以索性說沒有。

黃玉郎又不傻,翰林院有哪些閒置的,陛下一句話就知道了,哪需要他來舉薦。

朱見濟其實沒想那麼多。

就是想偷懶而已。

所以直接說道:“這樣,這幾日你去翰林院,挑選一二十個待詔進士,並去一趟北京大學,找一下國子監祭酒、北京大學校長陳獻章,再找他要幾十個去年的進士,在新部門中任職。”

因為南方戰事的問題,教育部和衛生部還沒開始設定。

如今中南半島捷報頻傳。

這幾日朱見濟打算把朝堂部門細化改革的事情拿上臺面,嗯,還是得等改革總政部成立之後,由改革總政部那邊詳細計劃,再到大朝會上提出,大家共同商議。

可以查漏補缺嘛。

黃玉郎領旨。

又問道:“陛下,要成立個什麼新部門,微臣們的職責是什麼?”

朱見濟道:“從朕入主東宮以來,不管是教育、醫療、農業還是軍事方面的改革,都是朕在一力推動,而朕一個人精力有限,再者,現在咱們大明的基本盤有點大,尤其是拿下要拿下中南半島,這個轄境又要增大一大片,事情會有很多,何況朕還要經營海外,一個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而內閣又基本上只負治政方面的輔左,在改革這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小,所以朕打算建立一個改革總政部,根據國內的經濟、軍事、工業、農業的發展,即時更新各項改革措施。”

頓了一下,“所以這就要求改革總政部的人能有敏銳的思緒、寬廣的眼界,能夠接受新生事物,也需要擁有對國家全面瞭解的大局觀。”

黃玉郎若有所思,“那這需要老臣,也需要年輕官員。”

老臣有大局觀。

年輕官員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