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東都。

戰事已經落寞,到處都是屍首,殘簷斷壁間青煙寥寥,投降計程車卒成隊的被升龍營和回龍營押往戰俘營地,等待後續發落。

不出意外,這些人都會被收編,成為朱祁鎮統治安南的軍隊。

韓水平渾身披甲,走在通往王宮的大道上。

已經打下王宮。

黎思誠還沒死,被控制著。

至於安南政權的文武官員,戰死的有,殉國死節的也有,跑路的有,投降的也有,基本上崩盤了,不過對於官員而言,問題不大。

大明要想治理安南,還是需要他們的力量。

換了個主子而已。

韓水平情緒亢奮,他比範彪幸運。

範彪在臺灣蟄伏了八年,才回到大明的五軍都督府,而他只用了兩三年,其實加上臺灣的幾年,也有七八年。

但泥腿子出身的他,卻用七八年時間,換來此生富貴。

子孫的後世安康。

很幸運了。

不過事情還沒結束,還有最後一步,需要配合大明廣安帝陛下,讓堡宗陛下把升龍營和回龍營的殘餘兵力帶去日本。

這個操作很細節。

己方總兵力五萬左右,打東都傷亡兩萬左右,還有三萬不到的兵力,而從廣西都司“購買”的東風火器,報廢一半了。

彈藥也剩餘不多。

這還是廣西都司源源不斷的“倒賣”,否則根本打不下東都。

畢竟黎思誠暴兵了。

可惜,時代變了。

兵力再多,在東風步槍的齊射下,雖然也能依靠人海戰術靠近,但巨大的戰損能讓敵軍的意志迅速崩潰,靠近之後的廝殺,也毫無意義。

己方陣亡戰損,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造成的。

如果黎思誠臨時拼湊起來的大軍戰意熾烈,己方有可能全軍覆沒,可惜,大部分是新兵,被東風步槍齊射,再靠近肉身廝殺,戰力也低得令人髮指。

饒是如此,黎思誠還是依靠人海戰術讓己方戰損慘重。

將近一半的戰損!

還是很可怕的,換成以往戰事,己方早就崩盤了,可惜,己方士卒都是老卒,而且戰意在東風步槍的加持下,越發高昂。

近身廝殺,也是悍不畏死。

不過倖存計程車卒,基本上都是百戰老卒了,再挑選一番,重建兩萬人的升龍營,這兩萬人抵達日本之後,就算沒有東風火器,對如今亂成一鍋粥,天天都在村戰的日本而言,那將是一直恐怖的雄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