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遭遇黃河水患,流民數十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出兵外邦,也就當下大明有這個底氣了。

戶部尚書陳循,已經信誓旦旦的豪言,說在賑災的同時,還能確十萬金戈集團軍一年的糧草後勤,戶部都這麼說了其餘臣子自然也不會反對。

安南那邊,黎思誠的東都保衛戰已經到了大決戰階段。

廣西邊境,安南的防禦幾乎形同虛設!

安南的所有邊軍都抽調回東都了。

而且堡宗和黎思誠打了這麼久,雙方都已經元氣大傷,此刻出兵安南,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的橫掃,或者說是直接去接收。

畢竟出兵的是金戈集團軍。

大明的王牌。

朱祁鎮的升龍營兩萬人,用的老式的東風步槍,可有火炮,彈藥也靠廣西都司有一陣沒一陣的倒賣來“軍援”,就這樣都能打穿安南。

金戈集團軍去了,更是無敵。

所以這事特別簡單。

但又有個不簡單的事情:漠北的蒙古諸部。

現在七月,還有兩三個月下雪,這幾年蒙古諸部的日子不好過,尤其去年天冷,蒙古諸部凍死餓死了不少人。

今年他們要想過好日子,就必須鋌而走險。

南下到大明來打秋風。

所以蒙古諸部的擾邊、南侵,肯定會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只需要邊軍好東北都司的兵力,恐怕會有些吃力,還是需要金戈集團軍去進行戰略威懾。

那麼兵力怎麼分配,這是當下要討論的。

當於謙說出這個憂慮後,眾臣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朱見濟也知道這個問題,他本來是打算趁他病要他命,把金戈集團軍兵分兩路,雙線作戰,南邊去接收安南,北邊去統治草原。

但黃河水患的出現,打亂了他的計劃。

對於謙提出的問題也很認可,聞言道:“此次出兵安南,因為朕早有謀劃,所以到安南那邊後,金戈集團軍不會遭遇大的戰事,兵力不用太多,有個三萬人即可,剩下的接收、駐防工作,可由廣西都司派人跟進,朝廷再選用一批官員去就任即可。”

于謙早就知道朱見濟的打算,聞言問道:“陛下是打算用剩下的七萬金戈集團軍北征漠北,將漠北那廣袤區域納入大明疆域?”

戶部能保證金戈集團軍十萬人一年的糧草後勤。

那麼兵分兩路,也無不可。

其他臣子聞言,只覺熱血沸騰。

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大明豪橫到了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