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燥起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廣安元年。
於景泰二十年參加兩次泰山封禪,後留在京畿的藩王們各自返回藩地,新帝登基之後,對他們也算「善良」。
兵,是不會讓他們掌控太多了。
兩百人的護衛。
大概是古往今來最弱的藩王團隊。
錢,也沒多少了。
夠用。
大概也會是古往今來最強的藩王。
權,就更別想了。
不過好歹也是藩王,地位在那裡擺著,而且在這些藩王們離京之前,廣安帝朱見濟還大辦了一場宴席,親自接見了每一次藩王。
允諾一定會帶大家一起玩,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比如福王,朱見濟就給了天子私人所有的大明四海貿易集團的股份,百分之三,看起來不多,但其實每年的分紅很可觀。
當然,福王也不能白拿這個錢。
他到福建福州就藩之後,要全力幫忙白修把四海貿易集團經營好,只不過目前福王朱見津還年幼,就藩之後的主要業務,還是看書,順便由四海貿易集團的人教導他經商事宜。
朱見津也懂事。
十歲了,知道什麼是他該擁有的,什麼是他不該去想的。
所以很配合。
他還能活下來,已經是天大的幸運。
而且現在大明的郡王歸藩制施行已經走上軌道,就連有反骨反心的寧王一脈,也得老老實實,沒辦法,不老實也不行。
大明廣安帝登基之後,天下歸心。
而且並沒有立即動土地兼併這個蛋糕,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貿然在這種情況下,去和皇權對著幹,所以當下大明根本沒有給藩王造反的土壤。
就算有……
可造反的軍隊,打的過幼軍?
想都別想!
再說了,就算有能硬撼幼軍的軍隊,可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只有一個永樂大帝,現在大明的藩王可不認為他們有能力成為下一個永樂。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當年永樂大帝能夠靖難成功,完全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作死。
而且當年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在朱棣入京之前,離開南京暫避鋒芒,之後召集勤王大師,未嘗沒有反殺的希望。
別的不說,當時的駙馬梅殷,就是朱棣登基後,被錦衣衛紀綱暗示麾下推倒河裡淹死的那個駙馬梅殷,手上就掌控了四十萬大軍。
再加上雲南沐家的幾十萬大軍,朱允炆其實完全有翻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