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掌控幼軍,此事有祖宗前例可循,陛下的要求合情合理,輪得著你們這些妖怪來反對。

反對不了幼軍的重立。

可以制約幼軍的數量。

兵部郎中陳汝言出列,“陛下,瓦剌南侵雖已八年,我大明在陛下的仁政下休養生息,國力得以升騰,但當年重創著實深遠,八年來又多次平亂地方,戰損不小,如今團營和親軍二十六衛依然未能滿編,無法抽調足夠人手組建幼軍。”

朱祁鈺看了一眼陳汝言,問于謙,“於少保,無人乎?”

于謙被點名,不得不出列,道:“確實捉襟見肘,而且平添一萬人馬,軍械盔甲及軍餉開支,是由戶部出,還是陛下的庫房出?”

前者,國家財政。

後者,自掏腰包。

于謙丟擲這個問題,就是把難題還給朱祁鈺。

人,我可以勉強給你湊。

但錢嘛……

你得問戶部尚書陳循。

朱祁鈺看向陳循。

陳循無奈出列,“要一下子拿出一萬人的軍餉、軍械裝備,確實有點難,主要近年多水患,要預留治水經費,且湖廣、四川等地的平叛耗費巨大,戰後安撫也需大量糧食,陛下,不如降低幼軍屬員名額?”

可惜治水能臣徐有貞死了。

陳循都這麼說,朱祁鈺知道戶部是真沒錢。

看向朱見濟。

眼裡意思,兒子你看怎麼辦。

朱見濟一直在聽,面對全國最精英的仕途老油條,他的經驗尚顯不足,有點辯不出這些人說話的真假,不過陳循的話應該可信,景泰八年來確實連年都在平亂,大明一直難以喘上一口氣。

起身,問陳循,“陳尚書,戶部能否撥出一筆三千人的軍械款項?”

陳循想了又想,嘴裡默默算著,許久,才長出了口氣,“回殿下的話,如果抽調兵力組建三千人幼軍,允許從原來衛所帶走軍械,只需要補齊部分軍械盔甲的話,可以。”

朱見濟點點頭,看向于謙,“於少保,三百人有否?”

于謙愣了下,“三百?”

何止於謙,所有人都有點懵逼,太子殿下不是說要三千人的軍械費用嗎,怎麼又只要三百人,三千人的軍械費用來裝備三百人,什麼部隊這麼燒錢?

朱見濟點頭,“孤只要三百。”

于謙雖然疑惑,但沒有猶豫,“可以給殿下五百,從團營抽調。”

三百幼軍,太不像話。

朱見濟搖頭,“團營是拱衛大明的中堅力量,既要防禦漠北,又要四處平亂,不能擅動,從親軍二十六衛抽調吧。”

這些年的大明國際形勢說慘吧,又還行,漠北瓦剌崩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