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還說:“從天暖冰層解凍,寧河的水一直很大,河面比以前寬了不少,水流變得很急,我試了幾次,連河中間都過不去。”

姜離笑著搖頭,“我不打算撐竹筏過河,那兩艘獨木舟還有一點就完工了,劃舟過河。你再扎幾艘竹筏,綁在淺水區,方便咱們下水。”

阿根點頭,“好,我這就帶人扎竹筏。”

姜離回到部落堯小青就找了過來,“姜離,你們那裡用的升、鬥是啥樣的啊?還有一升穀物是多少斤?幾升為一斗?”

部落裡收回去的穀物一直用籮筐計量,她想用升斗來計算一下,每年到底收穫了多少糧食。

姜離想了一下,“大晉一斤為十六兩,三斤一升,十升為一斗,四鬥為一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堯小青笑道:“你能把升斗做一個出來嗎?”

姜離點點頭,“沒有尺寸只能估摸著,把升斗做出來給你看看。”

“儘量準確一點。”堯小青說道。

“遵命。”

姜離笑著應下,去了木器房,開始打製升斗,他在木器房做了拆、拆了做。

山看著他笑道:“姜離,你做兩個盒子用來裝啥東西?”

姜離指著升、鬥,“山叔,這個叫升,這個叫鬥,是用來量粟谷的數量的。”

山笑了起來,“用這個多費事,咱們用籮筐量也一樣!”

“那樣就不清楚每年的粟谷、豆子,到底增加多少產量了。”

“哦!有時候籮筐裡剩一點點,就不曉得是多少了。”

姜離點點頭,開始做尺寸小一些的兩個。他能知道升斗還是從書院回來那次,先生讓人告訴那人,說他是可造之才。

被嫡母知道了,卻說想要為官怎能不明白薔稼之事,就安排他去莊子收租子,哪知道嫡母的心腹管事卻在鬥裡做文章,被膽大的村民偷偷攔著自己哭訴。

他才關注升斗,沒想到還有親手打製升斗的一天。早知道要來這裡,應該好好看看稱重的秤還有……

堯小青去了食堂,舀了兩桶豆子泡在水缸裡,準備製作豆曲。

豆子經過一晚的浸泡,濾掉水分倒進蒸籠蒸。

蒸籠上汽後,揭開蓋子,捏了兩粒豆子出來,見輕輕捏一下就碎了,把豆子倒進簸箕裡晾冷,繼續蒸剩下的豆子。

雲阿姆看著她忙乎,“小青,你又要做啥好吃的?”

“我也不知道成不成。”堯小青說著將盆子裡麥麩端給了她,“阿姆,你幫我把那些麥麩炒熟,我有用。”

“哎!”雲阿姆端著麥麩去了旁邊一口大鍋。

堯小青將所有的豆子蒸好,倒進竹扁裡攤開晾冷。

雲阿姆將炒熟的麥麩端了出來,“小青,麥麩炒熟了。”

堯小青說道:“倒進簸箕晾起來,我轉一圈回來。”說罷朝倉庫走去。

她去端了幾張製作黴豆瓣的竹扁,還有幾張草簾子去了食堂。

雲阿姆接過竹扁,“小青,那些豆子已經涼冷了,還有啥要做的嗎?”

堯小青想了一下,“阿姆,你去庫房提兩口大水缸出來,再拿一些八角、陳皮、丁香,茴香出來。量就照咱們炒五香粉的量。”

“還要大料。”雲阿姆笑嘻嘻的看著她,“我就說你要做好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