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麥穗豐收日,中原收復時!(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正並沒有就這個問題繼續展開,深聊下去。
因為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不過……”
孫正話鋒一轉:“雖然當時決定跟隨嶽子良的人不多,但是嶽子良並沒有放棄他們。”
“嶽子良找來了地圖,把他的計劃全盤告訴了所有的難民。”
“他的目的,是西行!”
“那裡有廣闊的土地沒有開墾,土質非常好,適於耕種。”
“這些都是他在朝廷當官的時候瞭解到的資訊。”
“最關鍵的是,他會帶著一部分家人,和難民一起西行!”
“這一舉動,又打動了不少人。最終在臨行之前,一共有一百多人加入了他的隊伍。”
“他當然想要幫助更多的人,但一百多人,其實也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再多的話,他們還沒到達目的地,可能就餓死了。”
孫正的話語很是平淡。
可在觀眾們聽來,卻極其的沉重。
就算是遭遇饑荒的,只有一個縣,難民也不止上千吧?
一百多人與所有的難民數量相比,著實是算不了什麼。
他們完全能夠感受到嶽子良的無力。
或許,這也是嶽子良當初當官的原因。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藉助國家的力量,就能辦到許多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後來呢?他們就順順利利的,成功在西邊開墾土地,獲得豐收了麼?”
彈幕不斷催促道。
現在的他們聽孫正講故事,就像是在追一部連續劇一樣,很想知道後續的劇情。
“當然不是,古時候的人們,故土情結比現代人還要重。”
“有走到一半就原路返回的,也有在途中見到有小片合適土地,停留下來的。”
“還有因為疾病影響,在路途上就死去的人。”
“嶽子良能夠做的,也不過是望梅止渴,每天都向難民們重複說一句話。”
“快到了,前面就快到了。”
“難民們都覺得嶽子良是在欺騙他們,直到有一天,他們真的到了。”
“那一天,他們看到了一大片平坦的土地,土地十分的肥沃,廣袤,上滿長滿了野草野花,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