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百貨商場和供銷社再次出現農民結伴買電視機的情形。

“知道嗎?江灣的農民幾天時間買了三十四臺電視機。”

“怎麼可能?他們哪裡來的工業券?”

“電視機可不便宜啊,一個兩個人買那也算了,三四十人一起買,他們怎麼有那麼多錢?”

“江灣,你不曉得啊,江曉白就是江灣的。”

“據說江灣的農民今年抓小龍蝦,都賣發財了!”

“那些農民,現在比我們在廠裡上班的還有錢。”

“……”

江灣農民買電視機的事,不僅在坊間傳開,就連《青州日報》和青州電視臺也作了報道。

江灣百多戶人家,竟然有41戶人家有電視機。

江灣的人該有多富裕啊!

隔壁堂山村、白洋村、青龍山村、萬寨村,包括青山鎮的人都將目光看向江灣。

“王媒婆,你去江灣看看,誰家的小夥子還沒結婚,我家閨女年方十八……”

“李嬸子,江灣有親戚不?有的話,幫我閨女尋個人家撒。”

“張大姐,聽說你認識譚木匠的閨女譚小芳,你看看我家孟凡跟她怎麼樣?幫說說唄!”

“劉哥,今天有沒得空,我們去江灣轉轉撒。”

“……”

江灣的人富裕了,外面村子裡的人都想把女兒嫁進來,又想把江灣的女子娶進家門。

一時之間,江灣成了各個村子媒婆的打卡地。

但凡家中有適齡男女,又沒結婚的人家,門檻都快被踏破了。

江灣人以前給兒子娶媳婦兒,標準很低,是個女的就行。

現在不一樣了,模樣要選,家世要選,人品要看,還要看八字合不合。

至於嫁女兒,那就更挑了。

江灣人有待字閨中的女兒,心裡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先在灣裡看看選選,能嫁到灣裡就絕不外嫁。

江曉白家現在是徹底清淨了。

百多戶人家,40臺電視機,基本上三四家人家中就有一家有電視機,家裡沒有電視機的都跑到隔壁鄰舍去看,再也不用大老遠的跑到江曉白家。

“唉……”

江海洋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嘆氣。

王秀菊問道:“你怎麼了,嘆什麼氣?”

江海洋道:“老三去建陽噠,招娣在城裡,老二天天晚上帶著珊珊和婷婷在書房,嘉音也天天捧著一本書看。”

指了指偏廳,“除了我們兩個老傢伙,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