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另一個想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另外的想法?
張副市長、唐副市長和藍局長等人都詫異的看著江曉白。
江曉白訕訕的笑了笑:“我的意思是,既然市裡財政吃緊,那不如由我出資辦一所小學。”
唐副市長驚愕道:“你是說民辦學校?”
建國至今,民辦學校隨著國家政策的演變歷經浮沉。1952年,教育部出臺《關於接辦私立中小學的指示》,提出將全國的私立中小學全部由政府接辦,明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事業由國家管理與負責。
在此後的30年間裡,我國的私立幼兒園、私立中小學基本全部消失。
1982年,國家把發展民辦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憲法》第一次明確了民辦教育的合法地位。
1993年,政務院印發《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
1997年政務院頒佈了《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這是國家第一部專門規範民辦教育的行政法規,使民辦教育的發展進入到法制化階段。
到2002年12月28日,《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2010年,國家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明確了民辦學校的分類登記方式,配套實施細則,民辦學校在政策的推動下,逐步走向規範化管理的發展。
現在才1983年,唐副市長對之後的政策和形勢不瞭解,但江曉白是重生的人,他了解啊。
但在82年的時候,民辦學校已經寫入我國憲法,張副市長、唐副市長、藍局長和付德正等人都非常清楚。
只是現在青州市還沒有一所民辦學校,當江曉白提出的時候,唐副市長才震驚。
江曉白摸了摸鼻子,道:“我本來只想捐贈一所小學,但聽領導們聊倒市裡教育資源緊張,我又一下子拿不出一百萬,就臨時起意,一年時間內我投資一百多萬在城區建一所滿足市裡所需的小學,還是可以的。”
藍虹局長目光看向唐副市長,她心裡顯然意動。
如果江曉白真投資辦一所符合市裡需求的民辦小學的話,那可真是緩解了城區的小適齡兒童入學壓力,也算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唐副市長則是把目光看向張副市長。
張副市長略微沉吟,道:“民辦學校現在政策上是沒有問題,唐副市長覺得可行的話,我是支援的。”
唐副市長笑道:“江老闆要辦學,我也是歡迎的。不過民辦學校的收費還是要接受市教育局的管理,對師資力量也會嚴格監察,我們市裡只能給政策,資源上卻沒法支援,需要江老闆自己完成。”
江曉白笑道:“政府有政策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了,只要市裡讓我辦學,我一定把學校辦好。”
“那行,我回頭和藍局長商議一下,看具體怎麼辦,國慶結束後,就可以啟動了。”唐副市長愉悅的說道。
江曉白點頭,道:“我明天要去一趟江城,下午我就先把捐助老河口中心小學的十五萬打到教育局的賬戶上。”
藍虹大喜,連連表示感謝。
江曉白又對鄭家慧道:“贊助健康生活欄目的兩萬,我下午一併打到電視臺賬戶上,廣告部的合同我從江城回來再籤。”
鄭家慧點頭答應。
江曉白又補充道:“回頭我跟市醫院的李開先院長聯絡一下,讓他幫忙推薦一下營養專家和老中醫,到時候鄭臺長直接安排人聯絡李院長就是。”